三元人民币的收藏价值

  在笔者的日常收藏中,提及三元纸币,总有人说是假币。事实上,虽然说这种面值的纸币很奇怪,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那也许您就有所疑问了,为何第二套人民币中有面值为三元的纸币呢?根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第二套人民币之所以采用了“三元”的面额,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前苏联有三元面额纸币。当年,前苏联的卢布常用“三”作为面额,有三戈比的硬币和三卢布的纸币。而第二套人民币是1950年开始规划设计,1953年开始制版和印刷的,当时正是我国向前苏联方全面学习的时期,所以在钞票票面设计方面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

  另一个原因就是时间紧迫,印钞能力不足。当时我国印刷技术还很落后,对大面额钞票采用的复杂凹版对印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不过关,所以二套币中的大面额钞票要委托苏方代为印刷,其余小面额纸币的钞票纸,也大多要靠苏方提供。

  第二套人民币起初设计的最大面额是100元,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才把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这样造假的成本和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即在货币总需求量确定的条件下,大大增加了印刷钞票的工作量。即使是前苏联大型印钞厂的生产能力,要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大批量的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再没有“三元”的面额,一元、二元纸币的印刷量就要更加增多,印刷任务就更难以完成了,所以经过与前苏联的技术性商讨,我国最终确定了模仿卢布的1、2、3、5、10元的面额划分。

  因为这一面值的人民币当时是在前苏联印刷的,后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为防止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制“真版伪钞”,扰乱我国金融秩序,中国人民银行于1964年4月14日起在一个月内限期收回三元纸币,并在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