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殊的国家债卷“靖康重宝”背一钱说起
2015-05-25 10:01:38 作者:陈宁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笔者在吉林一带出土的金代窖藏钱币中,收集到一些北宋纪值钱,背文涉及当五、当伍、折五、折十、当十、当百、一钱等多种背文。涉及至道、咸平、祥符、天禧、皇宋、至和、熙宁、元佑、绍圣、圣宋、政和、宣和、靖康等十三个年号或国号,时间跨度将近一百三十年。有通宝、元宝、重宝三种币种,书体有篆书、楷书、真书、行书等多种,纪值有横书和竖书等不同写法,钱币直径可以分为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尺寸。
北宋钱币中,带有纪值性钱币在历代资料中记载的只有一种钱币,即“圣宋通宝”背当五:
“崇宁二年五月〕又令江、池、烧、建、舒、睦、衡、鄂八州将每年上供小平钱缩减万数增人料例铸当五大钱,以‘圣宋通宝’为文,其仍背铸‘当五’二字。”
根据现有资料,“圣宋通宝”背当五,可分为小平当五型和折二当五型,小平当五型有真书、行书、篆书等三种,折二当五型有篆书一种。
笔者在吉林一带出土的金代窖藏钱币中,收集到一些北宋纪值钱,背文涉及当五、当伍、折五、折十、当十、当百、一钱等多种背文。涉及至道、咸平、祥符、天禧、皇宋、至和、熙宁、元佑、绍圣、圣宋、政和、宣和、靖康等十三个年号或国号,时间跨度将近一百三十年。有通宝、元宝、重宝三种币种,书体有篆书、楷书、真书、行书等多种,纪值有横书和竖书等不同写法,钱币直径可以分为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尺寸。
这批钱币来自吉林信州辽金古城遗址附近,其中大部分为东北“生坑红锈”钱,它们来自同一罐藏,钱币上有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生坑红锈”,钱币宛如被涂上一层薄薄红漆,但是其红色并非鲜艳,而是褪去鲜艳,留下沧桑。有些红锈上带有一层如同一些密密麻麻绿色极细小斑点而形成的绿锈,利用鬃刷轻轻刷,可以去掉这些绿锈,露出红锈。这种锈色的钱币来自沙地罐藏,在吉林西部金代窖藏钱币中可以看到。
这些钱币均为没有著录的钱币,根据出土情况,可能来自北宋的钱监的试制样钱,也不排除来自北宋皇家的内廷。这些钱币的出现,对我本人而言,是一次震撼,对于北宋钱币收藏界也应该是一次震撼,而探究这些钱币的作用,追溯它们的来龙去脉,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在这批钱币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一枚“靖康重宝”。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仅仅一年多时间,北宋就被金灭亡。谱载靖康年间铸有“靖康元宝”、“靖康通宝”两种钱币,有铜、铁两种币材,小平、折二两种币值,钱文有楷、隶、篆三种书写形式。由于时间短,两种“靖康”钱铸量均不大,以致后世弥足珍贵。整体看“通宝”比“元宝”更少一些。但从近年的收藏实物看,“靖康重宝”已有面世,此前京川游侠、北泉轩、张海松等泉友曾展示过多枚折三型篆书“靖康重宝”银、铜钱币。从钱图看,这些钱币同为一种版式,有力地互相印证了这种钱币的客观存在。

这些“靖康重宝”为青铜质,直径在31毫米到33毫米之间。
而我收集的这枚“靖康重宝”,体形较大,尺寸和重量稍大于一般北宋折五钱币。

从钱文的写法来看,这枚“靖康重宝”背一钱的钱文,与已知上述“靖康重宝”的钱文基本一致,应该属于一个版式。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枚“靖康重宝”的背竟然出现了“一钱”字眼,显然为一个计重符号。
此钱材质精良,铸造精美,体大肉厚,一般北宋流通钱与其无法相比,应该为特殊铸造的钱币。历代特殊铸造的钱币不外乎两个目的,其一,作为庆典专门铸造的钱币,而北宋这种钱币多为方孔圆钱类金银钱币,其二作为救急,如特别铸造的虚值大钱,或赋予某种特殊作用。
如果将“靖康钱”或靖康年代放在其历史背景之下,这个疑问就或许可以得到解释。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二载,北宋末年,金人在灭辽后,大军逼近汴京,北宋不图抵抗,力图议和,于是金人向宋朝索要金、银,“今议和须搞师之物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百万匹;”,宋钦宗听信主和派谬说,根本不图抵抗,反而忙于与金议和,日输金币于金。于是宋朝下令向民间强制收购金银,以应付赔款。靖康元年(1126)正月定价每两黄金20贯,到十二月,增至每两32贯。官方收购白银的价格为:靖康元年正月每两1500文,后增为2200文,次年正月改为2500文省。这些强购的金银,当时只给收据,许诺事后偿还。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测,这枚“靖康重宝”背一钱,应该是专门铸造,用于兑换金、银的凭证,也可以称为特殊的“权钱”,这枚钱币铸造要比一般靖康钱更为精美,厚重,其目的是保持北宋皇家的信用。由于靖康年间贵金属——金银与铜钱的比价不断上涨,“一钱”实际是“随行就市”,以保证事后偿还时,归还等值的贵金属。
无独有偶,在痴泉山人的博文《奇泉三珍赏析》中给出了一枚“靖康通宝”背一钱小平型钱币:

博文中写到:“可说都是旷古难寻的奇泉。靖康钱奇就奇在背后加铸了一钱二字,使它从北宋末的普通行用铜钱摇身一变成为权银钱身价暴涨十倍。何人为之?蒙古人也,而非女真人!前有大观、政和背半钱,后有靖康背一钱,亡国钱身价益贵也。”
笔者也收集有一枚类似的钱币:

此钱直径为24毫米,郭厚2.0毫米,重量为6.56克,为老生坑钱,属于小而厚重的钱币,此种钱币为历代钱谱没有著录的出谱钱,一般认为背文带“两、钱、分”为单位的纪值钱币为蒙元权钱,因此,政和、大观等带“半分”的钱币。但是从篆书“靖康重宝”背一钱来看,这些钱币有了不同的解释,注意到钱币也有可能为靖康年间在民间收购金银时候的一种凭证。
根据两种不同品种的背一钱的靖康钱,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
1、不同材质的贵金属兑换凭证,篆书“靖康重宝”背一钱,对应黄金的兑换,对应两贯铜钱,相当于2000文,而真书“靖康通宝”背一钱对应白银兑换,相当于150文。
2、不同地区的贵金属兑换凭证,由不同钱监铸造,或兑换黄金。或兑换白银。
此类钱,应该看为特殊情况下发行的“国家债卷”。
这些钱币如何最后流落东北,其原因不谈自明,随着金军攻占汴京,北宋灭亡,北宋在北方的财富被金军掠往东北,金国发祥之地。这些钱币或为金军在民间掠夺而得,或为在内廷、官府为金军缴获。
最近,笔者又收集到一枚北宋小平钱,钱文为“靖康元宝”,背文为横写的“壹钱”:

其尺寸、重量略大于北宋小平钱。此钱钱文应该为楷书,书写甚为拙劣。关汉亨先生曾经说过,靖康钱版式最为繁杂,应该说。宋哲宗靖康一朝,仅仅有一年,而一种处于被金军包围的风雨飘摇之中,此时汴京对各地的掌控能力明显下降,靖康钱版式最为繁杂,应该为各地自行铸造靖康钱所致,而在各地为赔款而自行铸造各种类似“靖康重宝”背“一钱”的各种靖康钱背“一钱”是很可能的。而如此精美的篆书 “靖康重宝”背“一钱”应该为在汴京的钱监铸造,目的是在汴京搜刮金银,筹备赔款!
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写到:“靖康耻,犹未雪”,靖康之变一直是南宋军民的切身之痛!
“靖康之变”也称“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