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币具有收藏价值

最近两三年,钱币市场里的低档老银币板块涨势喜人,几乎绝大部分低价银币价格都翻了一番以上,一些比较珍稀的高端老银币,更是受到了投资者的大肆追捧,交易价格屡创新高。

      最近两三年,钱币市场里的低档老银币板块涨势喜人,几乎绝大部分低价银币价格都翻了一番以上,一些比较珍稀的高端老银币,更是受到了投资者的大肆追捧,交易价格屡创新高。

      在老银币收藏中,“袁大头”是最普通的一种,也是市民手中收藏最多的一种。业内专家表示,老钱币不仅“袁大头”一种,苏银币、银辅币等其他版别的老银币品种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刚接触老银币的人进行深入挖掘。

      业内专家还提醒,由于钱币市场上珍稀老银币赝品非常多,甚至连一些钱币拍卖会上的珍稀银币也不保真,所以在决定花大价钱买珍稀银币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防止“打眼”上当。

      清代和民国银元居多

      银元是大型银质铸币通称,也称洋钱、花边钱等。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国内。

      资深收藏专家窦海介绍,银元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但实际上,最早机器铸造的银元是光绪十年(1884午)铸造的,这种银币有五种,上面有吉林厂平的字样,分为1两、7钱、半两、3钱和1钱。背面有“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监制”的字样。这个时期总体可分成中央造币和地方造币厂铸造的银元两大系列,当时各地都有造币厂设立,铸造了大量的银元,而且每一个造币厂铸造的银元又不一样。

      之后在1914年,袁世凯为解决军费而发行了大量银元货币,因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单位为元,故此又称“袁大头”。1927年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停铸“袁大头”银币,而改铸有孙中山头像币,即“开国纪念银币”。

      四类银元关注度最高

      窦海介绍,在收藏市场上,银元以民国“袁大头”、清代央版龙洋最为常见。按铸造年代,关注度最高的可以分为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等版别。其中,正面为袁世凯侧身大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的民国五年版铸造量较少,市场价格较高。再一个就是,正面为孙中山侧身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的孙中山像壹圆开国纪念银币。

      此外还有两类,一类是船版“袁大头”,正面为“袁大头”,背面为双帆船和壹圆字样。另一类是“汉”字币银元。正面为“四川银币”“壹圆”,背面为繁体“汉”字外围十八圈,按铸造地,有天津、广州、南京、甘肃、四川等地方版银元。

      其他版币也值得关注

      清代和民国银元外,其他版币也值得关注。1931——1935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发行了银元约20余种。品种虽然不多,但其中所聚集的珍品之多,恐怕是其他任何银币都难以比拟的。1928年5月,井冈山造币厂开始铸造银币。造币厂采用墨西哥银币版,选用成色好的白银做原料,成色高、质地纯、重量不少十七钱二分,信誉好,值得关注。

      其中最为稀罕的有,1931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列宁像一元币”、1931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马克思像一元币”、1935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元币”、1931版“平江县政府一元银币”、1931版“湖南省苏维埃一元币”。

      银元收藏价值几何?

      银元按面值来看,主要分为壹圆、半圆(俗称五角、中圆)、贰角和壹角。其中,面值壹圆的“袁大头”几乎每个年代的都有,面值半圆的只有民国三年版,面值贰角和壹角的“袁大头”有民国三年版和民国五年版两种版本。

      目前“袁大头”壹圆版的市场价格在600元左右,开国纪念银币壹圆版在500元左右。“袁大头”壹圆的价格从上世纪90年代的50元涨到现在的600元,去年最高冲高到1000元,二十年间涨了20倍。去年六月,正值‘袁大头’市价高峰,民国八年的‘袁大头壹圆版’大概摸高到1000元,而民国二十一年的稀缺“袁大头壹圆版”最高冲高到3万元一枚。

      在别版壹元“袁大头”中,加铸“甘肃”两字版同样珍贵。该版别“袁大头”是由甘肃造币厂沿用1914年的版别,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二字,且只铸造了数万枚,存市量稀少。

      “老珍稀”不可盲目购买

      收藏是讲究捡漏的,捡漏是运气、是学问,同时也是乐趣。虽然有很多人捡过漏,但由于目前钱币市场上珍稀老银币赝品非常多,甚至连一些钱币拍卖会上的珍稀银币也不保真,所以成功捡漏的概率是极低的,集币爱好者决定花大钱买珍稀银币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那么,如何避免买入赝品银币?窦海认为,除了要对各式珍稀老银币的发行背景、品种名称、版别特征、存市数量、价格高低、真伪辨别等要素要了解和熟悉外,还应该多加强学习,多看珍稀银币实物。假如鉴别一枚珍稀银币真伪要根据六个方面的特征去观察,如果五个方面都没问题,只有一个特征不符合,那么就必须坚决否决,千万不能盲目地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五个方面都没问题,这枚银币大致上就没问题了,这样往往就上当“走眼”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