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极品市场难觅 古墨收藏谨防两大陷阱

 古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案头必备,使用之外还可以把玩。但因古墨是消耗品,而且不易保存,这使得珍稀古墨存世量非常少,流传于民间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墨条或墨块。“目前,古墨极品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即使一些店铺里有藏货,一般也不愿意轻易出手。

  古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案头必备,使用之外还可以把玩。但因古墨是消耗品,而且不易保存,这使得珍稀古墨存世量非常少,流传于民间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墨条或墨块。“目前,古墨极品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即使一些店铺里有藏货,一般也不愿意轻易出手。在拍卖市场上,古墨珍品也非常少见,一旦有此类珍品出现,竞拍者会激烈竞价,最后的成交价格十分惊人。”宋建说。

  墨,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材料,也是独特的工艺品。墨与纸、笔、砚一同放置案头,被世人称为“文房四宝”。因此,墨也是历代文人和书画家陶情养性之物,故有“紫金不换,名墨难求”之说。

  “相对于现代制品来讲,古墨的收藏价值更高,但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宋健说,古墨收藏以清代之前的墨最佳。在古墨收藏界流传着一句话:“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因古墨难以保存,唐宋墨已很难见到,明墨传世的也极其稀少,价格惊人。另外,名家和名人制作的墨身价不凡。唐朝时祖敏、奚超、奚廷珪等著名制墨匠人,明代皖南歙县的罗小华、程君房,明末清初的汪鸿渐、叶玄卿、程公瑜以及被誉为晚清四大制墨名家的曹素功和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这些公认名家所制的墨,目前的价格基本在百万元以上。

  古墨有芝兰之香

  收藏古墨需要非凡的眼力和丰富的经验。总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善琏双马湖笔厂,在北京琉璃厂东街设有专营店铺,据该店铺的销售人员说:“和其他收藏门类一样,古墨收藏也要‘学好功课’,此外,多看实物、多了解市场,通过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并加强对各类墨品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判断和鉴别能力。”

  据了解,古墨的制作多用松烟、油烟,后来加入珍珠、玉屑、龙脑、麝香等名贵药材,经过十几道工序,千捣万杵而成。因此墨质如玉、芬芳宜人,加上当时所制之墨融众多名家技艺,集绘画、篆刻、书法于一体,精刻细镂、纤毫毕现,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题材涉及到山水风光、花鸟虫鱼、帝王将相、风俗民情等,表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历经千百年而流传下来,就成为浓缩历史的藏品。因此,历代作伪者,主要是在墨模上下工夫。

  目前市场上古墨的作伪是以次充好,以新当旧。市场上的赝品以仿明清古墨者居多。据宋健介绍,清代制墨仿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类墨上有仿家自己的名款,也有被仿名家的名款。墨家制造这种墨的目的,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自我标榜,并在造墨技术上争长论短,这样的仿制品仍有其艺术欣赏价值。又一类是清代仿明代墨,不署制墨者的名款,只标明代年款。还有一类是把原来精品的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蜡填平,然后刻上自己的印章和年款,略施金色加以打磨。

  另外从质地上来看古墨与仿制品也有明显区别。一是古墨在使用时颜色纯黑,作书画可使作品增辉,而不像有的新墨那样灰而不黑;二是古墨配方恰到好处,书写时既不落墨,又不显胶性,而有些新墨由于用料不精,胶质配合不匀,书写时有粘笔的感觉;三是古墨磨开后无异味,且有轻微的芝兰之香,而有些新墨难以避免那股怪味;四是古墨质地纯净,不似有些新墨,偶尔杂有沙砾,既损笔又损砚;五是古墨禁得起揭裱阴湿,所作书画历经百年而不走原迹,新墨一般无此奇效。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