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奁箱是古人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人云“止水鉴容,流水沐浴”,中国妆奁文化史可谓久矣。我国古代妇女梳妆,男子渥发,都使用妆具。男子常见的妆具主要为梳篦,而妇女除了梳篦之外,还有各种面部化妆用品。为了集中存放这些梳妆用具,以方便使用,妆奁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妆奁是古人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开来,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历史十分悠久。中国传统造物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妆奁的发展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国秦汉时期,多为漆器妆奁,是贵族才能享有的。经过唐宋变革进入宋代平民社会以后,人们在追逐器物精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器物的实用性,这使曾经昌盛一时、适合席地起居的汉式漆奁逐渐演变成适合垂足而坐的多层套奁。随着明式家具的大发展,妆奁最终演变成了大型梳妆台和便携式梳妆匣。

 

      妆奁的变化同古人坐姿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汉代小巧的漆奁是适合席地而坐时代的,垂足而坐的坐姿在宋代最终确立下来,室内家具逐渐增高,大型梳妆台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中国家具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出现了用贵重木材如紫檀、黄花梨等制作的妆奁。妆奁的款式设计继承多为折叠式梳妆匣,外形小巧,便于携带,上盖打开,可支起镜子,匣内置多个存放梳妆用具的小屉。

 

      我收藏的这个妆奁是太祖母陪嫁时的妆奁,民间所谓的“官皮箱”。外形像个箱子,通高为45.5厘米。盖子和箱体为对合而成,为子母口。妆奁盖外侧立面上绘有一幅写实性的树下鉴赏书画图,通体以黑漆为地,用多种颜色进行平涂、勾、点,笔法简练,姿态各异,摇曳的柳枝,生活气息浓厚。以柳树连贯全图,视点横向平移,画面各段相对独立又首尾连贯。箱体连接为黄铜铰链,箱顶部有黄铜提手。奁中嵌入多个抽屉,分两部分,上部有两层套盘,上层套盘内盛铜镜一面,下层套盘内置镜架,可支撑,抽屉内盛放木梳、竹篦之类梳头用品,抽屉板上有柿蒂纹铜环。其盖下平屉适宜存放铜镜、油缸、粉盒等,下面抽屉可放梳篦、簪、钗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