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酷爱钟表收藏乾隆最大

      公元1602 年,明朝万历皇帝的北京皇宫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觐见皇帝时,带来了两件见面礼: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万历帝见了,狂喜不已,赞为神物,把玩不止。

      按理说,这皇帝有啥东西没见过,有啥宝贝没把玩过,皇宫里陶瓷金银玉器、翡翠玛瑙珍珠多得数不过来,可这皇帝为何独独对两座自鸣钟爱得这么深呢?利玛窦深谙此点,知道皇帝啥宝贝都见过,要献,必献稀有之物,方能博得皇帝青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故宫博物院展出的乾隆皇帝收藏的精美钟表

      大清王朝建立后,皇室对钟表的兴趣有增无减。那时候的外国人,看准了这点,千方百计在钟表上动脑筋:日月星辰、车马人物、花鸟虫鱼做装饰自然不在话下。

      可厉害的是,能将日月星辰通过发条变成斗转星移,让车马动起来,人物活起来,花儿开起来,鸟儿叫起来。这样的新颖别致,皇帝如何能按捺得住?

      这点,吸引了极爱嬉戏和玩乐的顺治帝,称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康熙除了嬉戏玩乐,他喜好钟表,更多了一份勤奋好学,对西洋的科技怀有浓厚的兴趣。康熙收藏钟表就不单是为了把玩。

      最疯狂的,要数乾隆帝。他不遗余力地收集各种奇钟异表,并多次下旨广东海关官员,让他们不惜重金购买西洋钟表,并在宫中亲自指挥制作,使钟表的收藏和制作达到了有清一代的高潮。乾隆一朝,授意购买、制造、改造钟表的谕旨比比皆是。

      据《乾隆朝贡档》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粤海关总督李永标、广州将军李侍尧进贡“镶玻璃洋自鸣乐钟一座,镀金洋景表亭一座”。

      乾隆帝看过贡品,传谕:“此次所进镀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似此样好的多觅几件,再有此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如觅得时,于端阳贡几样来。钦此。”

      乾隆帝喜欢洋钟的心情十分迫切,于是,不到端阳贡时,李侍尧等人就按特旨传办的方式,进献“大小自鸣钟十三架、金镶洋景钟一座”。

      乾隆关注和推崇,自然促进了钟表制作的发展,钟表匠于是为钟表设计和改进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功能,诸如变换文字、音乐鸟、活动人偶、水法、行船、转花、滚球等复杂的功能,令人眼花缭乱。

      而为满足乾隆皇帝的喜好,沿海各地的官员也购进稀奇的高档西洋钟表,争相进贡给皇帝。这让乾隆很快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收藏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