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金银币评析(一)
2015-02-05 08:39:23 来源:中国金币 已浏览次
《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智慧之海”和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始终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并以各种艺术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经过精心策划,开始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金银纪念币。《三国演义》(第1组)作为龙头产品捷足先登,精彩亮相,至2011年《水浒传》(第3组)完美收官,历时17年之久。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金银纪念币共12组76个品种,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精品迭出,堪称中国金银币史上一个跨世纪的文化工程。
回顾“四大名著”金银纪念币的发行历程,人们一定会发现,这是一条充满追求、勇于创新、不断攀登的艺术之路。它不仅以大气势、大气派、大视野昭示于世,而且凭借鲜明的艺术特色,成功发挥了审美导向的作用。
注重形式之美
众所周知,形式是艺术赖以存在的载体,艺术美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四大名著”金银币作为绘画与雕刻相结合的微型艺术品,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形式,实际上是结构艺术、造型艺术和色彩艺术的总和。
外部形制的多样化
“四大名著”金银币的形制,除传统的圆形外,又有八边形、扇形、长方形、梅花形等异形,将精彩纷呈的内容巧妙地体现于多样统一之中。其中《三国演义》金银币全部采用圆形;《红楼梦》金银币以八边形为主,增加了扇形,令人耳目一新,开创了我国多边形彩银币和扇形彩银币之先河;《西游记》金银币以圆形为主,增加了长方形,犹如中国画的“横幅”,有利于表现较多的人物,展开较复杂的场景;《水浒传》金银币也是圆形与方形结合,不同的形制可谓各臻其妙。
艺术结构的个性化
艺术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成功的艺术结构来自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构思。《西游记》金银币采用连环画形式,从猴王出世、大闹天宫、西天取经,到取得真经,围绕孙悟空神奇身世而展开,形成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连续性画面;《红楼梦》金银币采用人物画形式,以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为主要造型,而将爱情婚姻的悲剧和封建家族的兴衰,隐于才子佳人的背后,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金银币则采用人物画与故事图相结合的形式,既有对主要人物的工笔式描摹,又有对重大事件的写意式展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三国演义》在结构上还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改变了正面图案为国徽、天坛、长城的常规模式,大胆采用作者罗贯中的头像,这在中国金银纪念币发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红楼梦》金银币延续这一创意,将曹雪芹的艺术形象熔铸于方寸,深受收藏者的赞誉;二是改“金银同图”为“金银异图”。《三国演义》(第1组)金银币共发行11个品种,其中“桃园三结义”为不同规格的3枚同图金银币,“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均为数量对等、图案相同的金币和银币。这一设计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有碍后续内容的展开,故第2组和第3组改为“金银异图”,既以1/2盎司和5盎司金币,突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场重头戏,又以不同规格的银币,展示“三英战吕布”、“孙刘联姻”及曹魏、东吴的主要人物,扩展了金银币的内涵和容量。此后,“金银异图”继续为《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金银币所采纳,并在其他题材的金银币中得到推广。
设色敷彩的情感化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是最活跃的元素,也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觉,激发人的丰富想象,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四大名著”金银币上的色彩,从本色、全彩,过渡到局部彩色,实践并见证了中国彩色金银币从探索到成熟的发展历程。1995年始发的《三国演义》金银币,全部为本色金银币。始于2000年的《红楼梦》金银币,第1组采用全彩工艺;第2组和第3组改为局部彩色,即设色以主体形象为主,极大部分衬景或背景作喷砂、抛光等技术处理,保留其金银币本色,使彩色与本色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按理说,同一题材、不同组别的金银币应当保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为何要中途“变脸”?其实人们只要认真对比,就会恍然大悟。以第1组的“探春结社”和第2组的“惜春作画”为例,探春着深红色上衣、浅绿色裙子,背景为红色的护栏和绿色的芭蕉,属于两种同类色的组合,虽然对比效果统一,雅致、稳重,但背景的色彩有“喧宾夺主”之嫌;而惜春穿红罩衫、黑花裙,衬景为白描的画案及笔筒、宣纸等物,这种有彩色与无彩色的对比,使这位手握画笔潜心构思的贾府四小姐极具质感,呼之欲出。实践证明,金银币作为一种方寸艺术,有“小而精”的特点,运用“局部彩”的表现手法,不仅简洁明快、主次分明,得“烘云托月”之妙,而且融入了设计者的“心灵色彩”,具有出人意料、“妙超自然”的艺术效果。此后,富有中国特色的“局部彩”在《西游记》、《水浒传》以及其他金银币中得到广泛应用,故兼有艺术创新和审美导向双重意义。
彰显人格之美
“四大名著”金银币作为金银币领域中国古典文学的宏制巨构,其共同的美学特征,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谱写“包罗万象”的史诗,颂扬人性之美,彰显人格的魅力。其主要表现手法有:
抓住形象特征
“四大名著”金银币的设计者,善于把握主体人物的形象塑造,抓住主要特点,通过对外貌、情态、动作和典型事例的描绘,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集藏者面前。
《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五,是一个处于中间地位的角色。但曹雪芹对她的性格和人品喜爱有加,以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使其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湘云心直口快、性情豪放、不拘小节,且思路敏捷、才情超逸、心地善良。正如《红楼梦曲》所唱:“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红楼梦》金银币中的史湘云,单独出现两次,即1/2盎司金币“湘云醉眠”和1盎司银币“湘云游园”,此外还在“贾母祝寿”和“群芳夜宴”中留下倩影。其亮相之多,稍次于林黛玉。显然,设计者对湘云如此厚爱,并竭力为其“提升”地位、张扬个性,所要宣扬的便是她那种“真、善、美”的人格魅力。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