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反昭雪而铸的岳飞大花钱
2014-12-05 09:10:45 作者:李训刚 来源:收藏界 已浏览次


这枚大花钱材质青铜,直径76毫米,厚约3.5毫米,重101克。正面是孝宗皇帝行书真迹“尽忠报国”,背面是坐观兵书的岳飞像及其草书遗墨“还我河山”,展示着一位文武双全的爱国将领形象。
民族英雄岳飞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绍兴十一年(4141年)的除夕前一天,被当时的投降派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宋高宗赵构死后,1162年,宋孝宗时下诏为岳飞复官,追谥武穆,建庙祭祀,封岳飞遗属官爵和发抚恤金,同时铸造这枚大花钱以纪念和表彰岳飞。
大花钱正面的“尽忠报国”之所以与民间所传的“精忠报国”不同,有学者认为“精忠报国”四字是受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的误导。岳飞刺字故事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北宋灭亡后,国难当头。在这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岳母姚氏以大局为重,毅然送儿子投入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她深知自己的儿子拜师周侗后,武艺高强,一身系于宋室安危,又怕儿子在复杂局势下思想动摇,于是,临行前,在儿子脊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意在叮嘱岳飞要时刻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据史书记载,宋高宗为表彰岳飞立下的赫赫战功,于公元1130年御赐“精忠岳飞”的旗帜一面。岳飞以后每回出征,都会挥舞大旗,士兵因此士气大振。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后人的误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