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汉墓群出土的五龙戏珠砚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砚台,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居文房四宝之首。据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不过,在汉代以前,砚台被称作“研”,只是一种研磨工具,专用于研磨颜料,涂绘与装饰器物上。到了西汉,“研”的作用从单纯的研磨走向多功能化,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砚台。如山东省临沂金雀山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石砚,有木胎漆盒,盒盖有彩绘,并勾有虎、熊等线纹。再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石砚,是用天然鹅卵石制成的,圆角方形,还有凹窝。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且很具有欣赏价值,那种直面而来的美感让人惊诧,可见当时制作砚台的工艺已非常精湛。

      这方精美的砚台叫做五龙戏珠砚,出土于山东省北寨汉墓群的2号墓室。这方砚台为石灰石材质,圆形,子母口,直径19.7厘米,通高7.4厘米,由砚身和盒盖组成。砚身是圆底的,由三足支撑,足的形状为熊足;砚首,线刻莲瓣纹和漩涡纹,其中部凿有一椭圆形的墨池;砚堂很平滑,子口平直沿;砚外缘及子口上缘线刻莲瓣纹。砚盒盖呈圆弧形,中心凸起呈圆柱状,上刻“五铢”钱纹;周围环绕5条透雕的龙,龙身线刻鳞纹,龙头紧贴“五铢”钱,组成一幅精美的五龙戏珠(铢)图案;盒盖周边及外缘线刻勾连云纹。

      这方砚台现保存在山东省沂南县博物馆中,我曾经多次和它近距离接触。它古拙而质朴的“样貌”,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以陶醉和深思。它的最初制作者是谁?又有谁曾经使用过它?而目前我们惟一清楚的是它的主人曾经很辉煌,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其他的信息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雨中了。凝视这方砚台,似乎在以静默的语言,向参观它的朋友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