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爱竹有人问的竹刻艺术
2014-11-13 15:37:09 作者:任鸣之 来源:东方早报 已浏览次
《竹刻,刻竹》涉及竹人竹刻种种,先河后海,源委流别,撷择精当。因为各自成篇,作为初窥竹刻一道的门径,可供不时翻阅,文字多在剪裁中见见地。明后期江南长久以来的富庶安逸,风俗好尚奢华奇异,对简单的器用之物也产生了审美需求。
苏轼曾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竹于草木之中,是坚贞正直等精神气质的表征。器用之用虽然多属于世俗生活,所谓百姓日用即道,古人善于从朴质中发现高格,柔脆中发现永恒,此一精神在晚明以来的竹刻艺术中颇可见之。
《竹刻,刻竹》涉及竹人竹刻种种,先河后海,源委流别,撷择精当。因为各自成篇,作为初窥竹刻一道的门径,可供不时翻阅,文字多在剪裁中见见地。明后期江南长久以来的富庶安逸,风俗好尚奢华奇异,对简单的器用之物也产生了审美需求。嘉定人朱鹤、朱缨、朱稚征父子祖孙以文人的学样天分,使竹刻在技法、题材、格调、境界等方面汲取传统文人诗书画的精华,由器物而变为清玩。此后,民间匠人“俗刻”反而将文人“雅刻”奉为圭臬。
嘉定竹人四百年的辉煌承袭自朱氏先风,乃至到了嘉庆年间,金元钰撰写《竹人录》时认定竹刻虽为小道,竹人却是“非郑虔三绝,灵襟洒脱,居处出尘,不能下一笔”。而嘉定派与金陵派、深雕与浅刻的分歧,实为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南宗北宗的惯常分歧。第一位援南宗画法入竹刻的竹人周颢周芷岩,他刀下的文人竹刻更近于文人画的风格。而《嘉定三艺人传》和《竹人录》对他的评价,却有着褒贬轩轾的微妙差异。至于收藏界拍卖行时常引用的“竹人中杜甫”是不是纯粹的赞誉,可待细细玩味。后学浅率一途的剽拟,实在不是芷岩的本意。其实神韵是否为高品正宗,早已为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发明殆尽。而与中国画和而不同的审美趣旨,使得文人竹刻的各类风格为世所推崇。康熙六十大寿时,几位户部尚书、侍郎联名进献的寿礼中就包括朱稚征的竹刻青牛老子。可见名家巨手一如化工莫测,能令竹刻超越其材料的庸常而不朽。
虽然作为材料可选用的竹材甚多,但竹刻仍以入冬后山阴溪流边采伐为佳,选取挺直匀称、竹皮光洁、纹理细致的竹子,过老、过嫩都不适宜雕刻。水煮、脱脂、晾干、曝晒,经历数年简汰后,再经历起稿、打坯、修坯、开线、粗刻、细刻、开相等工序,才有一件清玩的诞生。不同于湘妃竹、梅鹿竹、凤眼竹以天然花纹取胜,竹刻一道更像是川菜名肴开水白菜,乃是顶级食材精细繁琐苦心经营一份平淡主料。这是中国传统式文人的奢侈。近百幅彩图,包括朱鹤以降,吴之璠、封锡禄、周颢、邓孚嘉、潘西凤、张希黄等名家作品,类型则有笔筒、香筒、根雕、笔洗、臂搁、竹根章、扇骨、执扇种种。其中一件楼阁山水笔筒,正是封面浅浮雕的出处。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