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古老声音的流变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十分重视“乐教”的作用,甚至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作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秋天是浪漫的季节,不能没有音乐的陪伴。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十分重视“乐教”的作用,甚至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作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文明,她也是在与其他文明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最常用的那些民族乐器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它们大多数也都和其他文明的交往有关。
笛子
源起:八九千年前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骨笛
流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笛子在形制上受到羌笛影响
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从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竹笛,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精致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与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民间乐曲《小白菜》,经专家考证距今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并认定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分为贾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乃至七孔、八孔骨笛,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据专家称,其精确度不超过五音分,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人类在音律测定和制作工艺方面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据资料记载,至迟到殷周时代就有了音节完整的竹制笛子,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隋唐时期,关于笛子已有大横吹、小横吹的记载。唐代的刘系作七星管,蒙膜助声,这是关于笛子贴膜的最早记载。宋元以后,戏曲盛行,竹笛成了重要的伴奏乐器,伴奏北方梆子戏的称为梆笛,伴奏南方昆曲的称为曲笛。
到了明清时代,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更加广泛,笛子已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如在江南丝竹乐、西安鼓乐、十番锣鼓等乐种及在戏曲、说唱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不断发展着它的演奏技巧。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
二胡
源起:唐代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
流变:20世纪20年代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大胆革新,让二胡登上大雅之堂
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作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二胡在全国各地区的使用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在民乐团中是主要的旋律乐器。
胡琴类乐器的鼻祖是奚琴,它是隋唐时期居于今河北省北部一带少数民族奚部落所使用的一种乐器,奚琴也因此而得名。唐代奚琴传入中原,当时称为嵇琴。唐宋时期的奚琴有弹弦和轧弦并存的演奏方式,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用马尾毛制成琴弓来拉奏的胡琴。“胡”是中原人对游牧民族的泛称,同时表明这种乐器源于草原,后来汉族又根据胡琴的两弦称之为二胡。
北宋时,二胡已有了相当高的演奏技巧。宋朝大学者沈括《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宫宴上,一位名叫徐衍的“伶人”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因徐衍感情太投入,用力过猛,竟然就把一根弦拉断了。在这种场合,拉断弦是不吉利的。徐衍急中生智,面不改色,手中的弓不停,指不乱,竟然在剩下的一根单弦上继续拉着,直到把曲子演奏完。皇帝见他演奏技巧如此高超,反而重重奖励了他。
二胡在清中期曾遭禁止。清嘉庆接位后,尊乾隆为太上皇,一时朝廷形成二皇共政之局面。于是有关这“二皇”的事物、名目皆遭忌讳。而二胡上的两根弦——老弦、子弦亦在犯禁之列。更有甚者,若是在演奏二胡的过程断了老弦或者子弦,那简直是要遭杀头的大祸。于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二胡被禁止。
20世纪初,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先生对二胡的演奏开始了从一个把位到三个把位的演奏探索。而到20年代,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演奏更是做了大胆创新,他所创作的二胡练习曲和10首二胡独奏曲,把二胡的音域扩大到四个、五个把位,创造了四把位、五把位的演奏手法,并吸收了西洋弦乐器的某些演奏手法,使二胡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提高和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从此,二胡摆脱了原来仅处于伴奏、合奏的地位,而成了一件具有特殊韵味的独奏乐器。在刘天华先生等一批音乐家的努力下,二胡艺术在30年代开始登上高等学校的大雅之堂。在这以后,出现了华彦钧(阿炳)等一大批民族民间二胡演奏家,他们的演奏更是为民众所欢迎。
责任编辑:小赖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