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宫廷礼乐之器鉴藏
中国古代把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自然物叫做“器”,而把人的文明秩序的社会行为称为“礼”。无论是“器”还是“礼”,都和人密切相关。于是,人和器、人和礼演绎出文明美丽的花朵和宝贵的果实,这极为突出地表现在宫廷礼乐所用的乐器之上。
清代金镈钟
清代乐器——笛
清代乐器——笙
中国古代把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自然物叫做“器”,而把人的文明秩序的社会行为称为“礼”。无论是“器”还是“礼”,都和人密切相关。于是,人和器、人和礼演绎出文明美丽的花朵和宝贵的果实,这极为突出地表现在宫廷礼乐所用的乐器之上。
中正典雅的“乐”
传说黄帝命乐官伶伦首制音乐,舜帝命乐官夔首制乐舞,其后中华礼乐逐步形成。礼乐文化始于周公。他继承和总结夏商礼乐,以民众治国为重心,制定了系统的礼乐制度。
“乐”字最初读 yuè,本义为乐器,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弦附木上”,看上去像古代的琴。如《史记》中记载:“太师抱乐”。到了金文,中间出现一个“白”字,很像是一件调弦器物,小篆文中的字形则是由金文直接演变而来。
“乐”字后引申为“音乐”。即具有节奏和旋律、通过吟唱和演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音声艺术。如《易经》中记载“先王以作乐崇德”。 “乐”字后来因为用乐器弹奏出的音乐能使人快乐,所以“乐”字又引申为“快乐”、“喜悦”的意义,读音变为 lè,这一含义沿用至今。如“知足常乐”。“乐”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含义:指人的心声,表达思想感情。《礼记·乐记》中“禽兽知声而不知音”。“音”能提升人道德有益身心健康,就成为“乐”,“德音为之乐”。即“礼乐”之“乐”。
“五音”和“八音”
雅乐之“雅”。来源于一种称为“雅”的乐器。 “雅”是古代的一种镶嵌有象牙的竹制乐器。雅,也来源于商周玄鸟的崇拜。“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美国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商代青铜鸟尊,可作佐证。周人也有敬拜乌鸦的习俗。西周早期大鸟尊,明显是乌鸦造型,有三足。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的1(do) 2(re)3(mi)5(sol)6(la)。中和韶乐之颂歌均采用五音,歌唱音色古朴典雅。雅乐的乐曲是用“工尺谱”来记谱,只有5个音,音节简单。
“八音”: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产生。即根据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乐器。“金”如钟、铙、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筝、筑”;“竹”如“箫、篪、笛”;“匏”如“竽、笙”;“土”如“埙”;“革”如“建鼓、搏拊、节鼓”;“木”如“柷、敔”等。清代雅乐还采用了镈钟、特磬等乐器,使用麾作为乐队指挥器。
礼乐之器
清代雅乐所使用的乐器,几乎完全承袭明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宫中开始大规模地制造乐器。用竹主要取自江南,仅箫、笛用竹,苏州和江宁两织造即备办了2,000根,后唯恐不够,又准备了5,100根。正如乾隆朝和硕庄亲王允禄在奏折中所言: “制造乐器则自康熙五十二、三年陆续颁付太常在案……康熙五十七年乐器俱已告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和韶乐演奏规模形成于乾隆年间,但乐队中所使用到的十六种乐器,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
八音乐器详细介绍如下:
金,指金属乐器。
主要有:钟、镛、钲、铙(náo)、铎(duó)等,大多由铜或铜锡混合制成。特性是声音宏亮,音质清脆,音色柔合,足以代表中国乐器“金声玉振”之金声。
钟分两种:单独悬挂演奏的叫“镈钟”;成组大小排列的叫“编钟”,编钟敲起来声音有高低变化。“特钟”是清代宫廷雅乐中重要的乐器。演奏时位居编钟之东,凡作乐,先击镈钟。
石,指的是用石或玉制成的乐器。
特磬。质地多为碧玉,也有灵璧石。清代雅乐本来没有镈钟和特磬。特磬的制造,起因缘于镈钟的铸造。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土了一口古钟,恰巧赶上历时5年的西北战事大捷,原本独立的两件事被联系起来,乾隆帝下令铸造镈钟。镈钟与特磬,历代乐志均有记载,唯明代空缺。现镈钟已有,特磬也应具备,正为“金声必兼玉振“。因此众臣上奏皇帝,请求添置特磬,与镈钟俱为特悬,以备中和之盛。并请采和阗美玉,琢为特磬,较过去所用灵璧石磬更胜一筹。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奏议被皇帝准奏。下诏制作特磬。在《史记》制造过程中,最初因时间紧迫,仍采用灵璧石料,由产地限期运往京师乐部。史料运到立即开工制作。制作完成后,乾隆二十六年特磬首次演奏。后来,新疆玉石的不断进贡,特磬制作才改用碧玉。
编钟、编磬。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迄今发现最早的钟是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龙山文化遗址的陶钟。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同时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常与鼎并提,称为“彝器”或“重器”。
清代编钟上端为交龙钮,钟体刻龙戏珠图案,衬以云纹和缠枝纹等,开光面上,铸有阳文律名和年款。清代编钟由于钟体厚重,下口微收,因此音色坚实、明亮,演奏起来颇为肃穆和华贵。
清代编磬由碧玉或灵璧石制成,为钝角矩形。中和韶乐设编磬一组,由一人演奏。
革类乐器:
革是指以野兽皮革制成的乐器。鼓是我国出现年代最早的乐器。“建鼓”是雅乐的重要乐器。在祭祀和乐舞中,鼓也有广泛的使用,古人常把鼓的演奏作为一项最隆重的礼仪。因此,鼓成为历代雅乐中形制种类最多的乐器。
搏拊。又称拊鼓,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宫·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郑康成注:“拊形如鼓,以韦为之,著之以糠。”这一形制一直沿用到元代,明代将搏拊改为形如小鼓,两面蒙以皮革,以木框为边的式样。
责任编辑:小赖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