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藏纸的前世今生(图)
如果说,造纸术的诞生,繁荣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那么藏纸的存在,就承载了藏族千年的历史记忆。
藏纸
藏纸
藏纸
峰云社人文科考队供图
如果说,造纸术的诞生,繁荣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那么藏纸的存在,就承载了藏族千年的历史记忆。
8月,笔者跟随大学生旅游文化实践营成员社团——中国农业大学峰云社,来到了他们支教的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探访位于校园里的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学校和工厂有着同一个负责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纸的传承人强巴遵珠,他也是这里近200个孩子口中的“校长爸爸”。
藏纸造纸技艺
工艺独特的历史手札
在工厂边的空地上,可以看到随处晾晒的造纸原料——狼毒草。厂房里,工人们在埋首挑着能用的枝条,两间简单的屋子,几台机器,三五个工人,就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纸的传习基地。
正是这种略带毒性的原料的加入,使得藏纸有了区别于其他纸张的最重要特征——防虫蛀、防潮、储存时间长。现存的位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内的典籍皆由藏纸所著。此外,藏纸还具有质地柔软、不易渗墨、保护视力、易回收再造等特点,是藏族先民的智慧结晶。
强巴遵珠每每提起藏纸,都会骄傲地向我们叙述藏纸的神奇之处,他的话语里都能感受到他作为藏纸传承人的丝丝自豪感。他说:“藏纸与现代用纸有很大的区别,藏纸的原材料独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不会掉色褪色,更不会腐烂。到目前为止,藏纸能保存上千年,还没有出现过褪色的情况。”
藏纸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300年前,随着佛教的传入和译经工作的大规模发展,藏族人民结合本地特有的原料,通过不断实践,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
藏纸制作工作间
束之高阁的艺术品
直至上世纪50年代,藏纸还在广泛使用,默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西藏解放后的20年中,尤其是“文革”十年,藏纸濒临失传。
1990年代,强巴遵珠开始搜集濒临失传的藏纸工艺。他带人到塔布、罗扎、阿里、尼木等历史上藏纸的主要产地进行寻访,遍访当地老艺人,记录了他们的口传技艺。这期间,他拜访过的几个老艺人陆续去世,对藏纸生产技术的挽救和挖掘已经刻不容缓。1993年,强巴遵珠出资,把尊布扎旺、果果拉等数名老艺人接到拉萨住下,一起切磋交流,终于整理出完整的工艺流程,生产出了第一批藏纸。
在工厂的销售部,藏纸做成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灯笼、笔记本、面具、风筝、相框、挂饰,做工精致、色彩绚烂,处处散发着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据负责销售的卓玛介绍,许多藏式餐馆会购买灯笼悬挂,家庭也偶尔会买一些工艺品作装饰,而大量批发购买藏纸的人并不多,工厂销量也不太大。
曾经的历史手札,却成了如今束之高阁的艺术品。不得不说,着实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藏纸工艺品
挽救后亟待发展
2006年,藏纸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纸生产工艺的抢救与发展过程》一书已经印刷出版,传承人也有了着落,对濒临灭绝的藏纸制作工艺的挽救工作似乎已经完成。
但是,如果真的想让藏纸重新走入千家万户的生活,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卓玛老师介绍,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愿意去山上采摘狼毒草,而狼毒草的价格也已从1.5元/斤上涨到30元/斤,尽管如此也很难采购得到。此外,种植狼毒草的想法也因土地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一直搁浅。由于藏纸生产几乎是纯手工,需历经采剥、晒干、磨平、水煮、敲打、催熟、过滤、打磨等11道工序,过程复杂、耗时长,能够熟练掌握所有技艺的人并不多。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致使如今藏纸的价格居高不下。一个练习册大小由藏纸装订而成的笔记本售价65元,一张课桌大小的藏纸则卖到了25元,要说用于日常生活,普通人家实在是消受不起,也许艺术品开发才是它的发展之路。
藏纸,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符号,我们远不应该让它局限于一个“非遗”的名号,局限于博物馆里的展柜里。真正保护好民族文化的方式,是让它回到创造它的生活里,鲜活着,经久不衰。
藏纸
藏纸工艺品
狼毒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