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兄弟海黄与越黄的甄别
2014-09-04 13:28:23 作者:姜跃进 来源:北京商报 已浏览次
现在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假冒海南黄花梨以及印度小叶紫檀,其造假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有拿越南黄花梨的根部冒充海南黄花梨的,也有拿老挝、柬埔寨或缅甸黄花梨的根部冒充海黄的,这些不法商贩的恶意冒充使得海南黄花梨的市场变得越发混乱,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刚刚提到谈“海黄”色变的原因。
杂项竹木牙角中的“木”字里尤以海南黄花梨和印度小叶紫檀最为著名,但是最近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谈“海黄”色变的情形,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目前市面上的假货太多。现在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假冒海南黄花梨以及印度小叶紫檀,其造假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有拿越南黄花梨的根部冒充海南黄花梨的,也有拿老挝、柬埔寨或缅甸黄花梨的根部冒充海黄的,这些不法商贩的恶意冒充使得海南黄花梨的市场变得越发混乱,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刚刚提到谈“海黄”色变的原因。
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由于海黄树种的珍贵,我国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全面禁止采伐,这导致黄花梨木器具不再生产,而传世者就更显得珍贵。这样一来,品种与之接近的越南黄花梨就进入了玩家的视野。由于海黄与越黄都生长在气候与地理纬度相同的地区,在材质、纹理及气味上都很接近。它与海黄在色泽、气味、纹理上基本难分彼此。基于这些因素,如何分辨海黄与越黄的特征也成为追捧海黄收藏者们必备的关键技术。
鉴别海黄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观其色泽。海黄色泽多样,除主色调为金黄色外,还有白、紫、褐、红、黑诸色。此外,诸色间的任意组合甚至多种组合也会体现在一块木料上;大部分越黄通体呈浅黄色,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中间有时还夹杂着紫药水的颜色。黄花梨的基本色调是一抹金黄,但慢慢就会变为紫红、褐红之色。海黄表面总体洁净,犹如清新的山水画,看上去十分具有艺术美感;越黄表面则有被污染的感觉,有的还夹有不和谐的点点霉斑。两者放在一起,质量高低上下立显无遗。
海黄油性较高,越黄的油性通常是海黄的1/3,所以表面让你感觉干枯无油性。如果是根料油性较好,但黑斑较宽,也很规矩,且颜色发紫,而不是像海黄根料是发红的。
从纹路特征上判断也是鉴别黄花梨的好方法。海黄纹理和线条以斜纹和交错纹路为主,纹路的变化多样,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柔和文静之感。海黄纹理线条流畅、生动,恣意挥洒。越黄纹理线条相对生硬、呆板,总体图案缺乏意象,很多地方呈典型的麻丝状;而海黄的纹理特点则是毫无规律可循。
除以上诸点,海黄在质感上也堪称一流。在所有木料中,只有海黄经高标号砂纸打磨、抛光后手感最为舒适。由于其表面毛孔细微,其密度要普遍大于越黄;油质亦十分充足,有较强的玻璃面感觉,即便不按纹理脉络切割,也不会起毛茬。触之清凉丝滑,如同和田美玉,故而海黄经常被人制成木珠子,穿成手串儿挂在手腕上。反之越黄在质感上明显逊色于海黄,所以触之略微发涩,用它制成的手串穿戴起来感觉也远比不上海黄好。所以,欲购买海黄手串的玩家一定要首先关注其贴在手腕上的质感。
说完了海黄的表面特征,我们继续研究海黄的其他性质,寻找海黄的更多细节。海黄具有很强的柔韧度和很小的内应力,它不像红木那样易折断。用刃口薄的刨子刮削时,只有黄花梨木可以出现弹簧形状长长的刨花,而红木只有碎片般的刨屑。此外,人们在选购海黄时,通常都忌讳“鬼脸”,即木料在生长期间形成的不规则结节和疙瘩。其实很多时候海黄的鬼脸又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如飞禽走兽、兽面、地图、神仙等,而这恰恰也是“海黄”的重要特征。相比之下,越黄虽也有鬼脸形象,但种类更为单调而缺乏韵味,无法形成多样的图案和艺术造型。
要鉴别黄花梨,还有更为特别的方法,即观察其在焚烧时的烟色与烧成灰烬时的颜色。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能够锯下一小块木头出来,然后用火烧,倘若发现有黑烟笔直地上升,但燃烧后的灰烬却是白色的,这就体现出了黄花梨内含大量油质的特性。燃烧时,黄花梨的香味非常浓郁,一旦闻过就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却没有一般木的酸味,这一点是越黄所难以企及的。
综上所述,海黄的鉴别方法可从色泽、纹理、油性、毛孔细密度和“鬼脸”形态等方面区分。但目前还有两个经常遇到的造假现象,即上色和人造花纹的问题。不法商贩将颜色较浅的木料上色或涂抹棕色鞋油以使黄花梨颜色变深,再有就是将一些粉扑或木料表面带有白皮的地方用人工着色方法画上与周边纹理接近的花纹,以次充好、掩盖瑕疵,欺骗消费者。事实上,木料固有种种瑕疵,如空洞、裂纹、腐烂、夹皮等现象,但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道德原则上讲,隐瞒瑕疵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