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钱币错金星秦半两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错金星秦半两正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错金星秦半两背面

      西安高陵钱币博物馆2012年5月重装重启,面向社会开放,展品中有一枚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战国错金星秦半两(见图)。是泉:直径32毫米,重12克;钱文大篆拙美可人,系合范浇铸而成的饼形半两。

      多年以来均认为,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第一次货币制度改革时铸行的“一刀平五千” 刀形钱币,其中“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是我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到春秋中晚期更加兴盛起来,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我国古代金银错青铜器,主要是采用镶嵌法和涂画法的装饰办法。应用在货币上的是镶嵌法,又叫镂金装饰法。一九七三年,我国著名学者史树青,在《文物》上发表了《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一文,主要就是谈这种方法。其制作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千百计。但是,错金工艺应用于货币“一刀平五千”, 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仍是绝无仅有,受到历代文人骚客和朝野的称颂和珍爱,更是现代藏家所推崇和珍藏之大珍。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中,无独有偶,改革开放的1993年,战国。秦。汉享有盛誉的“栎阳”故地,动土中发现了这枚战国秦铸制的“错金星秦半两”,所幸的是归藏于本人这个泉痴,未致流落他国而成为遗憾。1997年3月西安高陵钱币博物馆开馆,自然成为镇馆之瑰宝之一。错金星战国秦半两的发现,把古老而文明的金银错金属细工装饰技法,应用到货币上的上限时间提前一个多世纪。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