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款识鉴定
2014-07-24 14:43:24 来源:石渠雅集 已浏览次
款识表明了作者是谁,这对作品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依据之一。但在古代的织绣品上,留有作者名款的并不多,尤其是宋代以前的织绣,都没有名款。早期的织绣名家,即使历史文献中有记载,至今也无实物可以印证。从南宋起,缂丝作品中出现了缂工的落款,也正是通过这些落款,我们才知道了当时的一些缂丝名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
朱克柔是南宋高宗时期的云间〈今上海松江)人,以缂丝女红闻名于世,她的缂丝作品无论是人物、树石还是花鸟,均精细,形神兼县,风格高雅古朴。传世作品有《莲塘乳鸭图》和《山茶》、《牡丹》等,今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
沈子蕃吴郡(今苏州)人,与朱克柔生活于同一吋代。其缂丝以名人书画为粉本,工艺精到,丝纹均匀,风格古雅工丽。传世作品有摹缂宋徽宗的《花卉图》、崔白的《三秋^图》、《清碧山水图》和《梅鹊图》等。
吴煦系南宋延陵朝人,主要摹缂名人书画,工细巧妙,艺术造诣很高,有大量花鸟缂丝作品传世。
除宋代之外,其他朝代的缂丝作品上有緙工落款的极为少见。
在织绣艺术品上落款,主要流行于明清时代。但元代也有一些,如元代著名大书画家赵孟頫之妻管道昇,工书法,擅绘画,同时又是一位剌绣高手,南京博物馆收藏一幅她绣的《观音像》,运用接针、擞和针、鸡毛针等针法,绣出面颊丰满、静穆端庄的观音形象,具有工整健朴的风格特点,绣品上有管道昇的名款,才使我们知道这是她的杰作。
明代刺绣名家中以韩希孟最为著名,在今传世的二十幅名作中,都落有“韩希孟”款识,还有“韩氏女红”朱红绣章。明代除韩希孟外,还有邢慈静、黄汉宫、薛素素、袁九淑、安征等人,也是剌绣髙手。
清代剌绣名家较前代更多,但主要集中在江苏地区,属于苏绣一路。相传秦淮名妓董小婉也是剌绣能手。此外,扬州的陈芸、高邮的王琼、武进的恽珠和昆山的赵慧君等,均能诗善画,精于刺绣。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幅赵慧君的《金带围图》,其上绣的是折枝芍药,极为精妙,人们称其“画韵针神”。
江苏地区名声最为显赫的是清末的沈寿和沈立姐妹俩,她们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教授剌绣。后来沈寿出任清朝农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总教习,又应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之邀,在江苏南通创办了我一国第一所剌绣专门学校^南通女红传习所。沈寿的绣作上署“雪宦”款,女红传习所中学生的绣作多署有“南通女子绣工传习所”款。在沈寿的学生中,出类拔萃的有宋金龄、巫玉、金静芳等人。沈寿之后,苏州又有江缪贞、潘志玉、丁渭琦、张元芷、郭桐先等人,他们先后开办剌绣学校,传授剌绣技艺,成为当时的剌绣名家。
除了苏绣以外,在湘绣、粤绣等地方绣种中也有不少剌绣名人,如湘绣名家李仪徽、胡莲仙、廖家惠等人,对湘绣的发展都做出过重大贡献。李仪徽独创的湘绣新针法一一掺针,胡莲仙融合苏绣、粤绣和湘绣针法,形成独特的风格,使她们成为湘绣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粤绣清末有著名的“二十四刺绣状元”,此后还有闻名一时的粤绣名家余德等人。这些剌绣名人的作品上,大多留有款识,使我们对他们的作品风格特点有较清晰的了解。这些留有款识的作品为我们的断代和鉴别也提供了帮助。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