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美——海南黄花梨家具八件套
2014-06-19 08:40:53 来源:中国收藏网 已浏览次
黄花梨,只是一个文学名称,从古到今没有一种树叫“黄花梨树”,其学名为“降香黄檀”,是一种产自中国海南岛“黎峒”的珍稀木材,被誉为生命之树、东方神木。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黄花梨正是因为其质地坚实,韧性强劲,肌理细腻,色彩鲜美,蕴含香馨等特征,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
明清黄花梨家具之美,首先是材质之美。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表示,黄花梨是中国古代家具的所有用材中材质最佳、最适合做家具的。“海黄”木质稳定,历久不易变形、开裂,非常适合做家具。在外在表现上,黄花梨具有非常美丽的天然纹理,行云流水,抛光后具有深浅适度的自然光泽,不需要髹漆就非常漂亮,别具韵味。
“海黄”成长缓慢,大材难得,从古至今一直是非常珍贵的木材,近年来更是价比黄金。一走进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且不说家具,单单“海黄”大材本身的美丽已经让人窒息。
中国是唯一使用黄花梨和紫檀这样珍贵的木材制作家具的国家,特别是在明代,黄花梨家具以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造型,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内圆外方”的伦理思想,彰显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恰恰符合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致。因此,从明代开始,黄花梨就成为中国皇室和官宦家具的首选用材,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和崇拜,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黄花梨的风行在明代的中晚期,几乎到了令世人痴迷的程度。
清中期之后,黄花梨家具大量传入西方,许多皇室用器从紫禁城迁移到圆明园,并随清末欧美列强入侵中国、名园被焚而流散。开始了在海外的百年流传。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为片面促进经济增长,又掀起新一轮的黄花梨大大采伐,黄花梨家具源源不断输出国外。现在,西方许多著名的博物馆都有黄花梨家具的藏品,世界各地的藏家都以拥有黄花梨家具为荣,甚至在一些知名的博物馆里还专门辟有明式黄花梨家具的专馆。百年以来,明代家具特别是黄花梨家具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形象、一个代表性的符号,与中国的书法、绘画、陶瓷、织绣、金石等比肩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条不可缺少的分支。直至近年来,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明式家具,才开始陆续回流,从而使我们今天能够从多方面来观摩这些顶尖的明式黄花梨珍品。

海南黄花梨家具八件套(局部)
此海南黄花梨八件套家具纹路细密、流畅、清晰美观,而且纹路呈现水波纹、麦穗纹、蟹爪纹等,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
其次,因海南黄花梨又名降香,本身极富香味,历久弥香,甚至摸后手上余香萦绕。
再次,此家具质地硬实,摸起来手感好,粗而不刺,并能感觉到油性。

海南黄花梨家具八件套(全景)
市场行情分析:
在当前海南黄花梨木材交易中,都是以一、二根料、几块板来论斤买卖的。目前海南黄花梨直径15厘米、长度1米的老料,每市斤价格在1万元到1.5万元之间;直径超过20厘米,长度在1米到1.5米的老料,每市斤价格约2万元;直径25-30厘米的大料,每市斤价格在3万到4万元左右,折合每吨在3000万左右。虽然目前海南黄花梨昂贵的价格,让很多黄花梨家具爱好者难以承受,但从消费市场来看,与我国十多亿人口的基数相比,若能拥有几根海南黄花梨老料或几件海南黄花梨精品家具,也绝对算得上是一种福分。要知道如今“海黄”已经炒到小几万一公斤。
据广州隆盛国际市场部的资深人士刘先生介绍:此藏品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适合镶嵌,软硬轻重适中,不爱变形,特别适宜制作榫卯,质地细密,花纹清晰美丽、深纯雅洁,肌理细腻,在其他木材中很难找到能与之相比的,此套家具不用上漆、着色,用砂纸和蜡稍加打磨就光可鉴人。它的光滑温润,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追求自然的境界,那种美感,那种天然合一,给人无穷想象。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工精致。诚然八件套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实属罕见,具备极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