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题材藏品不断升值引爆收藏热(组图)

巴西世界杯金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巴西世界杯金币

 

我国发行的《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纪念邮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国发行的《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纪念邮票

 

世界杯题材藏品不断升值引爆收藏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巴西世界杯开赛在即,与世界杯相关的藏品也被炒得火热,有款德国世界杯纪念银币,身价8年涨了十倍。但专家提醒,并非所有的世界杯藏品都有投资价值。

 

  德国世界杯银币报价6万多元

 

  “世界杯金银纪念币等贵金属藏品,是最被热捧的。”近日,武汉收藏品市场人士介绍。

 

  记者了解到,1982年中国发行的首枚世界杯纪念币为铜锌合金币,如今在艺萃等收藏网站上,报价过千元。1986年世界杯,我国发行“控球”、“传球”两枚银币,目前其套装的市场价不低于千元。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面值300元的1公斤纪念银币,上市价5000多元,眼下报价少则2.5万元左右,高则6.18万元,增值达到了五倍甚至十倍以上。

 

  不过,一位自称姓张的钱币经销商坦言,如今正处在世界杯的热潮当中,一些金银纪念币的价格可能有所高企,普通玩家没有必要在眼下的高位上入手。

 

  世界杯可乐罐能卖三四百元

 

  世界杯门票、球星卡、可乐罐等,同样是一些人热衷收集的藏品。

 

  世界杯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会推出纪念版可乐罐。记者昨天从收藏市场了解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北京版可乐罐,眼下有藏家报价近300元,2006年世界杯德国球星版可乐套罐,报价458元;今年巴西世界杯的英国版零度可乐限量纪念罐,有卖家开价140元。

 

  在收藏交流网站上,“最古老”的第一届世界杯门票都能找到,有卖家开价近2000元一张。没用过的世界杯门票比使用过的门票贵。2002年中国对战哥斯达黎加队的已使用过的门票,如今报价700元左右;而中国对战土耳其的没用过的门票,价格贵一倍多,要1500元。

 

  球星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2002世界杯球星卡的原封盒卡,有卖家开价近万元。

 

  世界杯足球赛邮票长盛不衰

 

  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体育史上的盛事,许多国家都发行过以“世足赛”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形形色色的“世足赛”邮票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的眼球。

 

  第一个发行世界杯足球赛邮票的国家是意大利。1934年,第2届世界杯足球赛由意大利主办,东道主意大利发行了5枚普通邮票、4枚航空邮票。在最新版的世界邮票目录上,这套“世足赛”首发邮票升值很快,最新价已达4000元人民币,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一套世界杯纪念邮票。此外,法国、朝鲜、西班牙、阿根廷、日本、韩国等曾经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国家都曾发行过“世足赛”纪念邮票,从而形成了“世足赛”邮票长盛不衰的景象。

 

  我国也曾发行过一套“世足赛”纪念邮票。2002年,以范志毅、郝海东等领衔的中国足球队首次打入韩日“世足赛”决赛圈,国家邮政局为此特发行了一套《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纪念邮票。作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圆形邮票,面世后在邮市被多次炒作。面值为22.4元的整版邮票曾一度爆炒到110元,这两年来有所回落,近期一直在70元左右盘整,已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集邮爱好者可予以关注。

 

  “世足赛”邮票历来是投资收藏的热点,尤其是各国发行的早期邮票更是受人关注。若有幸将世界各地发行的各种“世足赛”邮票都集齐,并组成一个收藏专题,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发行量小的官方版升值空间大

 

  武汉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万健说,不是所有“傍世界杯”的纪念品都有投资收藏价值,市民不宜盲目跟风玩世界杯收藏,要注意甄别。

 

  世界杯金银纪念币,最好选择有国际足联官方授权、由相关权威铸造部门铸造的官方藏品,这才有升值空间,非授权的山寨版纪念币,基本难升值。

 

  藏品的发行量、品相、纪念价值等会影响其升值潜力。比如世界杯门票,未使用过的、品相好的门票,较难找到,价格较高;开闭幕式门票,决赛、半决赛等重要比赛的门票,升值潜力也较大,年代久远的门票,收藏价值一般也高。

 

  世界杯纪念版可乐罐等,销量比较大,升值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玩家想收藏,可以选发行量少的限量版可乐罐。

 

  业内人士认为,从收藏价值的角度看,收藏品的选择应该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入手,首当其冲的就是其文化价值,主要包括藏品的历史性、知识性、工艺性和创意性等方面。在一件世界杯收藏品上,融入的文化元素越多、知识性越多、可读元素越多,收藏价值越大。而经济价值则更多地体现在市场流通性方面。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