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居红木家具 可以传承血脉之情的晋作文化

“古典家具热”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直至今日,其价格始终只高不低,由此也带动了“红木家具热”。红木家具已在国内家具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成为一种品位的象征。乔迁新居,屋里不摆上一两件红木家具,似乎缺少点文化气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人居 传统手艺雕刻

 

  “古典家具热”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直至今日,其价格始终只高不低,由此也带动了“红木家具热”。红木家具已在国内家具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成为一种品位的象征。乔迁新居,屋里不摆上一两件红木家具,似乎缺少点文化气息。虽然现在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多为古典家具的新仿,即仿古家具,但很多却是“表里不一”,仿的是外形而非精髓。正如王世襄所说:“由于古典家具热,全国各地生产厂家、作坊,多如雨后春笋,遗憾的是粗制滥造、庸俗不堪的占多数。他们的生产方法是限工限价,将定活包给木工。木工为了多得-些,只有加快制作。其结果必然是远看似是而非,近看一无是处。这样不仅损害我们的出口贸易,且再也培养不出能工巧匠,中国古代精湛的古典家具工艺将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之手!”

 

  唐人居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一家山西人创办的晋式风格古典家具企业,山西曾拥有大量晋商,建有众多深宅大院,而做工精湛的明清家具也是数不胜数,因为在山西人眼中,房子和家具是要世代相传的,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一定会请能工巧匠来为自己制作家具。也因此,山西遗留下了许多明清古家具。就在那个紧衣缩食、中国人考虑更多的是生存而非生活的年代,曹氏兄弟们,地道的山西人,开始创建唐人居,从下乡串户搜集明、清流传于民间的各类珍品做起。大量收藏古董家具,尤为重点和特色的是晋派明式家具及家居各类藏品,通过对这些搜集来的家具实物结构的研究,和数年来招集、寻访家庭承袭和秘芨单传的匠师们,并通过口传心授继承其技艺精髓,研究家具制作技艺并挖掘出失传缺失的传统技艺绝活.例如“龟裂纹”、“描金、五彩” 、“镂空雕刻及镶嵌”等技术绝活,成为独立的一门家具制造工艺流程,并演变为一种具有历史传承的地方特色技艺,是一份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遗产。也使这项民间技艺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这份带有浓重的乡土情怀的手艺现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品也被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学直隶会馆、乔家大院、芮城永乐宫、文化会馆、著名收藏家等多家单位及个人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人居 晋派明式古典家具生产工艺研究所

 

  中国的红木收藏市场,在近几十年发生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当年在老百姓眼中不足为奇的物件,今天在拍卖场上一举夺得天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其中,也有一些遗留在民间的明清晋派明式家具走出了国门,流向了国际市场,摆进了收藏家柜厨,成为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国内外客商抢购的热门货,影响越来越大。港商马可乐先生,将自己多年收藏的晋派明式家具编制成册,由王世襄题写书名,用英文版向海内外发行,其中一部分藏品由唐人居提供。为了使晋派明式家具让更多人了解,曹氏兄弟厚积薄发。更为专业的,负责的,成立了晋派明式古典家具生产工艺研究所,专门研究晋派明式古典家具生产技艺及文化内涵的研究与开发,也得到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重视。

责任编辑:曹红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