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收藏:筷意人生

说起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恐怕世界上没有哪样餐具能与它相提并论。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在现代人眼中可能只是吃饭夹菜的工具,然而就是这小小的一双筷子,却有着许多民俗文化故事。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在《咏箸》中这样赞美筷子: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女诗人将筷子比喻成为娘子,俏皮地将筷子的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这首诗读起来十分有滋有味。

筷子收藏 “筷”意人生-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筷子收藏 “筷”意人生

 

  说起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恐怕世界上没有哪样餐具能与它相提并论。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在现代人眼中可能只是吃饭夹菜的工具,然而就是这小小的一双筷子,却有着许多民俗文化故事。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在《咏箸》中这样赞美筷子: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女诗人将筷子比喻成为娘子,俏皮地将筷子的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这首诗读起来十分有滋有味。

 

  现如今,筷子收藏已经属于偏门,藏家不多,但在历史上,从皇亲国戚到平民百姓,都对筷子收藏情有独钟。历来为收藏家所喜爱的筷子是我国先辈的发明物,也为全世界收藏家的藏品之库增添了几分魅力。王少柱给记者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时,在我国政府举行的国宴上使用了中国餐具筷子。宴会一结束,一位加拿大记者便飞快地把尼克松刚放下的筷子揣入怀里。后来,有位美国筷子收藏家出价2000美元购得了这双筷子。

 

  筷子的种类繁多,依花色论,有人物山水、龙凤、花鸟等之别。按原料区别,有象牙筷子、竹筷子、玻璃筷子、塑料筷子等。其中,在竹制筷子中,有白竹和天竹之分,在木制筷子中又有黑白木、乌木、冬青木、红木、黄杨木和楠木之分。从形状上分,筷子有圆、棱、粗、细、扁及先细后粗、一劈两根等形状。另有涂漆、涂金、雕刻、烫花等图纹装饰,各种筷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色筷在王少柱的藏品中都可以一一找到。他说:“中国人在筷子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工艺相当精湛。尤其是明清两代,筷子生产集历代之大成。”

 

  在我国,筷子有几大名产地。比如广西桂林,当地的烙画筷非常出名,烙以风景名胜,栩栩如生,白绿相间,清丽大方。再比如福建,那里的漆筷或贴金绘彩,或红黑相配,落落大方。广东的乌木筷色泽漆黑,经久耐用。此外,北京的象牙筷、杭州的天竺筷、武汉黄鹤楼的贴花筷、河南南阳中岳庙的楠木筷、江西彩漆烫花筷、四川武侯寺的狮子头竹筷、成都望江楼的烙花筷、四川沪州江安的楠木筷等,皆为筷中之上品,值得收藏家把玩研究学习。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