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收藏 早期作品潜力大(图)

梁平木版年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列入,各地的特色年画已经成为收藏界新兴品种。业内人士指出,年画收藏首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木版年画,早期年画和当代名家限量版作品都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

 

      临近年关,传统年画开始在市场上受到青睐。“我手头已经没有什么年画作品可以卖了。”昨日,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告诉商报记者,他制作的上千张年画作品已经销售一空,考虑节后再创作一些以满足市场。

 

      早期梁平年画10万元一幅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明早期的年画是由木版印出墨线,再由人工赋色完成。明后期,随着雕版套色印刷技术的发展,年画进入盛行时期。而梁平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发达于清代康熙、雍正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已有近500年历史。

 

      据了解,木版年画的印刷出版通常由民间出资完成,即家族式的年画印刷。进入20世纪后,随着现代印刷年画的兴起,木版年画一度受到冲击。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保存下来的梁平老年画弥足珍贵,民国时期“德和泰”字号年画《盗铃出关》的市价高达10万元。

 

      据梁平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介绍,梁平木版年画采用本地百里槽的白竹手工纸制作而成,属于木刻水印年画,是为庆贺年节而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内容大体分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三大类,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在技法上,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远近分明,层次清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风格上,梁平木版年画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饱满,色彩浓厚,多年不退。

 

      商报记者了解到,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的价格大多为几百元一幅,单色的几十元一幅,卷轴装裱的要上千元。

 

      收藏首选“非遗年画”


      传统木版年画应该如何收藏?

 

      重庆市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刘杰指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首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木版年画,如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重庆梁平等。

 

      同时可从题材入手,即按照神像类(如门神、财神、灶王等)、吉祥图案类(如吉庆有余、群仙祝寿等)、历史人物及故事类(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等)、市井风格类(如春游、赛龙舟、摇钱树等)等分类收藏。

 

      从升值、保值角度来看,两类年画最有潜力。一是早期年画。如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木版年画,因原版已毁,保存下来的数量稀少,好品相的更为难得;二是名家创作的画作。如当代名家创作的限量版优秀木版年画、登上邮票的限量版木版年画等。

 

      在去年5月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中国木版年画邮票原画三件”估价0.05~0.5万元,最终拍出了1.5万元。据了解,这三件作品是2005年杨家埠木版年画之连年有余、2007年绵竹木版年画之双喜童子、2011年凤翔木版年画之纳祥童子,分别由原画作者张殿英、李方福、邰立平创作并签名铭印,附三枚邮票。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