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雅物话臂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案头雅物话臂搁
 

臂搁,又名搁臂、腕枕、手枕等等,是书写、绘画时垫臂肘的用具,古往今来,颇受文人青睐。笔者要介绍的这组近代群仙上寿臂搁(一对,见图),象牙质;长25.5厘米,上宽4.5厘米,下宽5.9厘米;形似从中剖开的竹节,上窄下宽,面圆拱而背凹弧,画面基本左右对称,构图和谐,线条流畅;是一件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现藏江苏镇江博物馆。

该组臂搁,每只凹面内容可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珊瑚如树、一桥如虹、桥下海水滚涌,张果老率两童子悠然策蹇而行;中段祥云缭绕、巨石参差,梅花如星、松针似轮,众仙或手持或肩荷累累仙桃,皆驾祥云而至,正相互致礼揖让、拾级而上;瑶池仙境、琼楼玉宇,王母端坐其上,神采飞扬地接受群仙的祝寿;上段仙山高耸入云,托塔天王李靖携二子正急急从天而降、赶赴盛会。整个作品料大而质纯,琢工精细,采用浮雕、镂雕技法,刻工细腻、刀法精绝,人物衣纹、山石植物无不精细入微;布局合理、疏密得当、层次分明,有立体感;人物姿态各异、生动逼真,布局繁复热闹,紧凑不拥挤,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在中国的工艺美术百花园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门类,一般而言,牙雕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比例协调,构图优美,人物生动,神态逼真,刻工谨严精致,牙雕人物题材亦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这样的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特别注重衣饰的刻划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此作无疑是人物类牙雕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以书房为中心展开,各类文房用具,争奇斗妍。镇纸、笔架、墨床、砚滴、印盒、印章、香炉、笔筒等均成为文人的必备之物,犹如美人之镜,须臾不能离身,而始于唐代,盛于明清,集实用观赏于一身的臂搁,在书写时枕于臂下,不惹字墨,同时亦防臂上汗水洇纸,有时还可当文镇压纸,十分好用,也得以跻身其中。群仙上寿象牙臂搁置于文房书案,以其洁白玲珑、温润典雅的风貌,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引出无限遐想!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