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即将举办的“帕哈唐卡——与灵魂对话的艺术”线上竞拍活动预展上,共展出了来自勉唐、噶玛嘎孜、尼瓦尔等画派尼泊尔的15幅唐卡作品。主要以佛教人物为素材。每幅唐卡,每个佛像绚丽而神秘,令人迷醉,又令人心生敬畏。这是绘画,也是故事;这是艺术,也是宗教。唐卡作为人们信仰的载体,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与变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卡-吉祥天母

本图片来源于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由帕哈唐卡提供

西藏唐卡是西藏绘画中一颗璀璨的瑰宝,西藏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出土有原始彩陶。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揭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公主、唐朝公主联姻,她们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营造工艺、旱算历法以及大批工匠,对西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藏绘画艺术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得到大程度的发展。

西藏唐卡艺术兴起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和佛教文化艺术的渗透,得以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西藏唐卡在继承、更新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吸收印度、尼泊尔和中原等地的艺术精华,成为西藏艺术中别具风格的艺术门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使西藏绘画艺术日趋完善和成熟。逐步从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

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 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经有1300年多的历史,但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据传,吐蕃赞普(观音佛的化身)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还不足为凭。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绘画艺术已臻完善。唐卡作为壁画的廷展,最迟也在七世纪中页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五世达赖喇嘛在其《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也明确的记载了此事。在公元7世纪到8世纪,唐卡开始了缓慢的发展。由于9世纪,是藏区比较动荡的年代,期间经历了:公元815年,藏王赤德松赞驾崩;第五个儿子赤祖德赞继位赞普;公元841年赤祖德赞为贵族所弑,其兄达磨达玛乌都赞(朗达玛)继位赞普,让整个西藏经历了"朗达玛灭佛"的重创。使整个藏区的唐卡所剩无几。由于朗达玛灭佛致使吐蕃诸将和部属叛离了朗达玛,奴隶以及属民先后在各地纷纷起义。公元877年,奴隶起义军占据吐蕃雅隆河谷等地之后,吐蕃王朝灭亡。

公元895年,吉德尼玛衮的后代在阿里建立古格王朝,以后日巴衮据芒域建立拉达克王朝。公元978年,鲁麦.喜饶楚臣等人在桑耶寺,噶迥寺授徒传法,佛教在西藏地区再度传播,历史上称为佛教后弘期元年。公元10世纪唐卡艺术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开始了有序发展。11~12世纪是唐卡艺术形成系统时期。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三大教派以及噶当、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小派形成时期。13~14世纪,唐卡艺术风格凸显,稳步发展,形成唐卡三大画派:勉唐,噶孜,热贡画派,明清时期是唐卡绘画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还形成了三大画派旗下很多画派。

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它的发展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8世纪八邦寺高僧多倾觉和曲吉牛勤所创的“新嘎玛贡”画派为其代表。这一画派学习汉族工笔画传统,重晕染、烘托、勾勒,艺术上已不满足原有的朴素、简洁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来丰富画面效果。第二阶段是19世纪初所形成的“汉风”时期。“新嘎玛贡”画派在第一阶段华丽富贵的风格基础上,开始追求汉画设色雅致 、清新的风格,并将一些汉地通用的“福”、“寿”之类吉祥词绘于画中,逐步的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艺术风格。

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帕哈唐卡竞拍专场:

http://www.liulichangchina.com/auction/album/?id=7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