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银元图册乱点鸳鸯谱
近日,豆瓣网和新浪微博上流传一本某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银元图集》,网友分析全书588个银元大多是赝品,其中至少232个是完全不存在的、当代造假者胡乱搭配的臆造产品。作者是一家书店70多岁的退休职工,家住旧货市场附近,退休后开始收藏银元。为此书作前言的是作者同事,自己也说不懂银元,勉为其难。责任编辑是该社副社长,读者打电话反映此书问题,他回答说当时未与有关专家沟通,是因为信任老先生,而且编辑部没有人懂,就出版了,还说古董本来无所谓“打假”,有不同看法也对。后来出版社因为网友向上级单位投诉,最终封存库存,回收图书。
古董行业近年来兴旺发达,古董造假也随之沉渣浮起。对于一些逼真的仿制品,有些专家确实莫衷一是,难以分辨。但是,这不能为低劣的仿制品和编辑的疏忽作借口掩护。在这本《中国银元图集》中,慈禧头像的银元周围竟印着“大清国慈禧皇太后(1861—1908)”字样,以辛酉政变作为执政开端不伦不类,采用公元纪年更是匪夷所思;将袁世凯像“伍圆”币加盖“苏维埃”,说成是“大清国银币样板鲁尔智-乔治造币厂铸”,但这家造币厂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光绪元宝出现河北省造、江苏省造,那时应该是直隶省和江南省。造假者对近代史无知,胆大妄为。有些网友认为,这种品相的银元,稍有常识的编辑就该质疑。也有的网友正话反说,认为这是“一本虚构的银元图集。在一些真实存在的银元中加入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想象,是能够和《哈扎尔辞典》媲美的现代文学作品”。
国外恶搞戏仿古董,多半在封面标注,读者心知肚明,以图娱乐,而不是作为收藏的指南。在国内收藏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种书的出版只会扰乱市场。更何况这些古董造假者绝非出于幽默,而很可能是售予不识货的退休老人牟利,这位作者至今还认为自己收藏的是真品,出书来炫耀。如今出版社评议图书质量,只是看错别字病句,专业问题作者自负,尤其是自费出版、合作出版或者获得专项基金出版的图书,有些编辑更懒于审校。作为专业出版社,编辑应该是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懂得业内常识,如果遇到具有争议的书稿,自身审校力量不足,通常将稿件交给专家外审。怕的就是出版社只顾盈利,不按正规程序,像《中国银元图集》这样,作者在简介里写“经某省级博物馆专家鉴定”便蒙混过关,编辑并不查证,出版之后便会贻笑大方。这本书已经停止销售了,市面上是否还有类似的古董鉴别图册出版?如何杜绝此类不规范操作产生?这都是出版业内应该反思的问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