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核舟记》面世:上雕24扇窗18个人

大家吃完桃子后,桃核多会被随手丢弃。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韩志耀吃完的桃核却从不随意丢弃,小小的桃核经过他的雕刻之后,就是一件惊人的艺术品。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韩志耀,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巧夺天工的技艺。
让《核舟记》从书上走进现实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核舟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让大家感知了这门独特的艺术。在《核舟记》中,技艺精湛的能人王叔远,用一枚小桃核雕刻出一艘小船,船上有五个人,此外,八扇窗户,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等清晰可见,而桃核的长度还不足一寸。尽管《核舟记》中描述的王叔远的雕刻技艺让世人震惊,而实物却没人见过。大连人韩志耀用自己的精湛手艺还原了《核舟记》。
韩志耀告诉记者,2000年,他到沈阳参加一次展览,一位教授在看了他的雕刻作品后,问他是否看过《核舟记》,并建议他好好研究一下。回到家后,韩志耀马上找来《核舟记》仔细阅读,他越读越有兴趣,并引发了他对核雕的更大的好奇心和热情。2001年,他利用半年的时间,终于将失传了近500年的《核舟记》中所描写的天工之作再现于世。
不足2毫米的窗户竟能打开
如果说《核舟记》打破了核雕技艺“只闻其文道神奇,未见其物数百年”的传说,一组取材于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核雕系列更是创下了核雕历史上的里程碑。这组技艺精湛,构图讲究的核雕系列《上河图》是韩志耀用时整整两年,引以为傲的作品。70多个雕刻精湛的桃核排列整齐,上面精细地刻画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繁荣景象。韩志耀说,在这70个核雕上,一共雕刻了近200个人,每一个人物都是从画作中精心提炼出来,根据历史情景进行“再创”演绎。
在采访中,韩志耀向记者展示了具有核雕雕刻史上重要意义的一件作品《画舫》。取材自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乘船出游的典故,这个核雕作品乍一看可是不简单。不到4厘米的桃核上,细致入微地雕刻了整整24扇窗户和1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这个作品不仅窗户的数量多,而且每个窗户都可以活动,可不得了。”韩志耀说着,拿起桃核,用尖钩针勾住不足2毫米的窗户,窗户竟然神奇地打开了,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期待下一代能超越自己的创作
韩志耀今年58岁,作为国内知名的核雕大师,他的成名也只是近十几年间。之前,他甚至被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看成是“病人”,成天就捧着个桃核进行雕刻,什么事情也进不了他的眼睛。韩志耀接触核雕缘于他的童年经历,母亲和外公喜欢核雕。受母亲和外公的影响,七八岁的韩志耀就已经学会了核雕。成人后,他曾经从事过其他的职业,但他一直在完善自己的核雕手艺。
采访中,韩志耀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传承困境,核雕艺术也是如此。然而,韩志耀却认为,这种艺术的传承勉强不得,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韩志耀一共收了十几名徒弟,但遗憾的是这些人都不能让他满意,不少人都在学习的途中宣告放弃,他孩子现在也跟着他学习核雕,但是技术并不能让他满意,他期待孩子能够潜下心来学习核雕,创造出超过自己的新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