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古董投资回报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67款福特Shelby 427 ´Semi-Competition´ Cobra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徕卡IIIg 瑞典三冠版及瑞典IIIf一套
 

上个月底,一台由苹果公司早年制造、目前仍可运行的Apple1电脑被德国Breker拍卖行成功拍卖,拍卖价格超过67万美元,创下新的Apple 1电脑拍卖纪录。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传统的书画、瓷杂等板块,以古董车、古董相机、音乐盒等为代表的科技古董正越来越为众人特别是有品位的男士所接受。”有业内人士将它们戏称为“大男孩的老玩具、老男孩的小玩具”。

和既有的钟表、珠宝等类似,这些科技古董也具备特有的艺术风格、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但投资门槛并不高,将来或在内地拍卖市场中成为一个固定板块。

古董相机:

一部徕卡老相机拍出216万欧元

“相机值钱还是照片值钱?”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或许值钱的应该是照片,因为它是艺术品,而相机是产品,但实际上,稀有的古董相机曾在国际拍卖会上屡创天价。例如在维也纳去年的一场相机拍卖会上,一部徕卡0系列老相机刷新世界最贵相机纪录,拍出216万欧元,之前的世界纪录同样是由徕卡0系列保持,价格为130万欧元。

“老相机是一个极富品位的小众收藏品种,每一部相机里都装着一个时代,与主流收藏相比,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许多相机发烧友这样表示。

事实上,徕卡可以说是相机中的贵族,而徕卡0系列则是老相机中的贵族。该相机最初仅仅于1923~1924年少量手工生产,原产25部,目前存世仅12部。它可被视作现代35毫米照相机的基础,以及第一款商业化销售的照相机徕卡Ⅰ的先驱,拍出天价也不足为奇。此外,欧洲品牌哈苏、禄来、蔡司,日本的尼康、佳能,还有国产的红旗、东风、紫金山等也有许多人追捧。

据行家介绍,决定老相机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历史意义、品牌价值、稀有性、品相、使用价值等,有历史价值的相机尤其珍贵。

行家:

科技古董投资门槛不高

“国内市场目前的情况是,科技古董的概念逐渐从海外传入,特别吸引有品位的男士追求,就像是‘大男孩的老玩具、老男孩的小玩具’。”北京保利科技古董相关负责人柴诗秩表示,和既有的钟表、珠宝等类似,这些科技古董也具备特有的艺术风格、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

科技古董的分类非常细致,国内慢慢有更多人喜欢和关注,其中不乏从钟表收藏者转移过来的。“喜欢玩这些的藏家构成不同于字画、古董和其他一般的奢侈品,他们很有钱,关键是要买到自己喜欢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执着于某品牌或者某门类的狂热粉丝。”柴诗秩认为,这些专注的藏家把拥有科技古董当做一种时尚,同时又享受了其实用性。“许多60后、70后年轻时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国际大牌,但当时囊中羞涩,如今经济实力雄厚了,愿意回忆童年,找回摆弄老物件的感觉。”

她还表示,科技古董的投资门槛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最普通的二手老相机售价在几千元到两三万元。

古董电脑:

37岁的苹果电脑创拍卖纪录

上个月底,一台由苹果公司早年制造、目前仍可运行的Apple 1电脑被德国Breker拍卖行成功拍卖,拍卖价格超过67万美元,创下新的Apple 1电脑拍卖纪录。

据悉,这台电脑由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1976年在乔布斯父母的家庭车库组装而成。与这台电脑一同被拍卖的还包括该产品的原装使用手册以及乔布斯致该电脑原主人弗雷德·哈特菲尔德的一份商业交易信件。

去年12月份,Breker拍卖行曾以6万多美元拍卖过一台Apple 1电脑;而去年6月份,纽约苏富比[微博]拍卖行还曾以37500美元的价格拍卖过一台Apple 1电脑。与此前拍卖价格相比,此次拍卖价格超出67万美元再创纪录。

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当年接到的首批Apple 1电脑订单为50台,并要求在30天时间内组装完成,相当于每天组装1.67台,尽管这一产能看起来的确是少了些,但按现在的拍卖价计算,1.67台Apple 1电脑价值1121238美元,倒也不是太寒酸。

古董汽车:

去年市场价格上涨了23%

今年在美国举行的一场名车拍卖会上,一辆1960款法拉利250 GT SWB Berlinetta Competizione跑车成交价高达8,140,000美元(约合5068万元人民币)。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部分欧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古董车增值带来的收入可以不用缴纳资本利得税和收入所得税,所以玩车的人越来越多,也使得它变成一种投资方式。“古董车的养护费用很高,但既能给你带来驾驶的快感,又能当做装饰品,还能带来投资回报,可谓一举三得。”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古董车市场行情上涨了23%,而在截至2012年9月的10年里,古董车价格累计上涨了395%。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