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启动本体保护(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石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号墓出土玉珠、玉佩二号墓墓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拱形墓室门

国保“曹操墓”

艰巨“开发路”

说起“曹操墓”,可谓是“地球人都知道”。尤其是那一场轰轰烈烈的真伪之辩,最后以“反方专家是逃犯”而闹剧般收场。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总之“曹操墓”在全世界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以至于它的经济价值也被媒体早早地测算了出来,参照的对象则是陕西的兵马俑。

事实上,有关“曹操墓”的真伪之辩一直都存在着,直到今年3月,还有专家撰文提出质疑。但是,进入5月,“曹操墓”迎来了扬眉吐气的好机会,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紧接着,5月10日,安阳县召开了曹操高陵等4处文物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谈会。

虽然只是一个座谈会,但是针对宣传工作、制定保护规划,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利用工作,开发文化产业,搞好文化创意,发展文化旅游等内容已经被摆上了桌面。这样一则新闻,对于沉寂多时的“曹操墓”,无疑又是一枚“重磅炸弹”,因为开发“曹操墓”终于有眉目了。

回想一下,从2010年6月12日的“文化遗产日”,到2013年6月8日的“文化遗产日”,整整三年时间,有关于“曹操墓”的新闻,多集中在真伪之辩和考古发现两方面,开发旅游的内容迟迟未见分晓,这样的情况对于“曹操墓”而言显然是不太正常的。

然而,这种局面也恰恰反映出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曹操墓”所面临的巨大矛盾,问题迫在眉睫,解决势在必行,开发难以回避,很多事情让“曹操墓”必须再神秘下去,千呼万唤只是围观者的一种态度,而如何保护才是局内人必须要面对的,用曹操高陵管委会副主任原文光的话讲:“每天,旅行社和个人的咨询电话不计其数,但是要说全面开发旅游,也只能说正在规划当中。就目前来说,墓室、墓道的本体保护才是重中之重。”

曹操高陵,2005年终被发现,2008年进行发掘,2009年对外公布……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2010年6月12日,“文化遗产日”当天,央视对曹操高陵的发掘进行了现场直播,引来全球瞩目。2013年6月8日,又到“文化遗产日”,当我们再次想到曹操高陵时竟发现,整整三年时间,曹操高陵依然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在保护与开发之间,赚足“眼球”的曹操高陵何时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年“文化遗产日”,河南省古建所开始对曹操高陵实施本体保护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也就是说,保护终于开始了。

本体保护得砸钱 文物修复耗时间

说起保护,有必要先明确一个概念,所谓“曹操墓”并不是指一个独立的墓穴,而是指一个庞大的陵园。

“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初步堪定了陵园的四面边界。”原文光说,保护一个墓穴和保护一个陵园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考古专家推测,陵园里不止是一座高陵,应该还有其他的墓葬,比如曹操的亲属或者魏国的大臣等等。

“高陵应该怎么保护?有人说可以像兵马俑那样全封闭式保护,但是高陵的面积或者说陵园的面积实在太大,整体加罩子的做法投资太大且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很大,很多保护问题就是这样现实地摆在眼前。”原文光告诉记者,保护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本体保护,比如夯土层的保护就迫在眉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团队取土样就有四五次之多,主要就是研究怎么保护夯土层。

每天的考古工作照常进行,保护工作也在如期跟进,原有的考古棚应该换成具有展示功能的保护棚,这些保护都需要大量投资才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冬天墓道夯土层很容易受冻,因此必须要加大保护力度。目前,仅用于保温救急的草袋子就得上万个。”

显然,保护难和开发慢是一个很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也希望能够把高陵尽快开发出来,但是保护跟不上是根本不行的。”原文光举例说,如果没有把本体保护做好,仅仅多人多次踩踏就能对墓穴本身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开发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出土文物的修复。“高陵一共出土了400多件文物。现在文物都在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修复。一年多的时间里,陶器已经快结束了。金、银、铜、铁、石器的修复工作还在继续,文物肯定是非常精美的,修复时间长也是有原因的。”原文光回忆说,高陵文物出土时,他看到的情景是“一地碎片”。

“高陵曾经被盗是事实,但是盗墓贼为什么要打碎呢?后来,有专家推测,曹氏和司马氏有仇众所周知,很可能是司马家族派人前来毁墓,借此破坏曹氏的风水地气。”原文光说,专家之所以怀疑是司马氏所为,主要是因为墓穴里的画像石和其他文物的毁坏比较严重。打烂石门可不是一般的动静,盗墓贼是没有胆量和时间也没有必要去做的。

另外,曹操墓是否曾经有过地上建筑?原文光认为很有可能。“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曾经来高陵凭吊过曹操,也就是说,当时肯定会有地上建筑,但是这些遗址会在哪里?很多考古工作都还没有结束。”

“其实,我们的保护利用工作一直在有序进行。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文物保护方案"和"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省文物局去年就已经批复了。”原文光说,“无论如何,本体保护今年必须完成。”

可以看到,“曹操墓”的开发之路显得有些漫长,具体时间更是无从谈起,效果图也没有看到,但是原文光特别强调说:“我认为不是漫长,而是艰巨。漫长只代表了花费的时间,而艰巨则代表了付出的辛苦。”

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曹操墓”终于传来了保护的新消息,河南省古建所开始对曹操高陵实施本体保护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保护之后,才是开发。

鱼与熊掌 或可兼得

“曹操墓”的轰动效应有目共睹,有亮点自然不乏观众,“我说一件小事,事情不大,挺感动的。”原文光说,“在公布"曹操墓"不久,有一个10多岁姓曹的小姑娘特意从内蒙古赶了过来,还是带着家人一起来的。考古现场当然不允许外人进入,小姑娘都急哭了,说她早就在历史故事中知道了曹操的一些事迹,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这次听说发现了曹操墓,引起了极大兴趣,吵着她的父母非要来看看不可。当时,我在现场看到孩子迫切的神情和焦急的眼神,实在有点于心不忍,就唯一破例让她一家进去了。直至现在她们一家还在关注着曹操墓,时不时打来电话询问曹操墓的情况。”

“另外,还有很多旅行社甚至是外国旅行社通过关系打来电话,全是询问高陵什么时候开放的事情。其实,旅行社和游客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但如果现在全面开放,显然条件还不太成熟。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能不能先对外展示一部分,做到边考古、边研究、边展示。”

其实,不论“曹操墓”是否已经开发,它吸引眼球的作用都不能忽视,在安阳县的一些规划项目中,都不难找到“安阳曹操高陵”的坐标位置,或是提到“距离不远”,或是标明“连成一线”,“曹操墓”的带动意义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的是,开发依靠金钱做基础,而单单依靠县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安阳曹操高陵”已经是国保单位,如何规划又是一个慎之又慎的课题。而这也许才是“曹操墓”开发中要面对的又一个问题。

2010年6月12日,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发掘“曹操墓”的现场直播,也感受到了“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的宣传主题。

2013年6月8日,“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这个包含保护与开发的主题,也许“曹操墓”的感触更深一些。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