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金元宝生锈事件
2013-02-26 11:51:25 作者:刘艳艳 来源:新快报 已浏览次
这段时间中金黄金的金元宝“生锈”事件仍是网络上最为火热的焦点,虽然不少行业专家出来解释“生锈”不是成色不足,也不是造假,但投资者还是有不少质疑。南都记者根据各大论坛以及对门店购金者的采访发现,大家对金元宝的吐槽主要是:生锈速度过快、新老币原料不同,对此南都记者也请来专业人士对这些质疑点一一接招,并支招贵金属钱币收藏。
黄金会氧化为何是2年?
吐槽之一:“如果是锈,那就百分之一千是假的!虽然黄金也会氧化,但速度很慢,除非你这个已经买了两千多年了……可那位买家只买了2年!”
◎专家接招
陈浩敏:对于生锈,我澄清一下,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人用的概念首先不对。金子本身是不会生锈的,所谓“生锈”,多是金制品面上其他杂质发生氧化,速度会很快。我自己也看了报道和大家的疑问,很多不是行内人,对此不了解,再加上中国黄金公司的处理方式不够积极,没有很快出来请专业人士解释前因后果,这件事就被发酵放大了。
江则昊:金币银币表面都可能出现氧化“生锈”,这是加工工艺的问题,有的出厂后几个月就有氧化物出现,很正常。
甄永红:眼见为实,没有见过实物我不能妄下结论它到底是真是假。其实验明真身很简单,只要拿到贵金属监测机构用专业仪器一扫就知道,它表层含金量是多少,这个“锈”到底是里面长出的还是外面污染物氧化的,容易弄清楚。
正常的纯金不会长斑。长红斑的原因多半是归结于生产制造环节,粘了杂质。比如金元宝,制造时需要用到模具,如果模具没清理干净容易使其染上杂物。
我自己看过金币等的生产流程,大多数都用了模具,现在市场需求量很大,加工工人不可能每个都检查,完全杜绝杂质污染很难。
对于金条金币表面长红斑的情况也有,我们自己的方式一般是直接送回厂里处理,当然你自己用打火机烧一下也可以,只要掌握好温度。
国外的金币等出现长斑生锈的现象较少,和国内主要的差别也是流程控制,大家的工艺手法都差不多,国内的细节处理上不够严谨。
接招专家
资深钱币收藏专家陈浩敏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江则昊
广州国际钱币收藏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甄永红
穿上塑料封金元宝还生锈?
吐槽之二:“想想父辈们以前戴的金戒指也没见过红斑,是否金戒指在手中把玩时把锈都摩擦掉了?现在的金银币和元宝都有塑料封,甚至送到了银行保险箱,还长斑。求解?”
◎专家接招
甄永红:金戒指、金项链肯定不容易出现生锈情况,天天跟皮肤接触,越摩擦越亮,皮肤就是最好的抛光器。但金币金条不可能天天去摩擦,表面杂质发生氧化很自然。 塑料膜包装对金制品的损坏不大,主要是对银币等有影响,有的材质不太好的塑料包装膜,一个月时间就能把银币变黑。现在市面都用惰性材质的塑料膜装置钱币了,影响不大。当然,塑料袋时间长了容易破损,空气接触了金币,能诱发氧化。
陈浩敏:归根结底金制品长斑的问题出在生产环节,防锈也应该是从这个源头来进行。其实这也给黄金加工厂提了一个醒,加工时要注意环境的处理,包装、清洗更加用心。这里,防止长斑最关键是取决于先天程序,跟后期你怎么存放关系不大,只要厂家把生产流程搞好了,你买回来把它丢在水里都不会有大问题。
现在用塑料盒也不是完全的真空状态,有的投资者在购买以及保藏鉴赏时,还喜欢把塑料盒打开拿出裸币用手摸,再加上空气污染,会有问题。
“原料论”不对“老精稀”也长斑?
[收藏贴士]
去斑神器:高温火机
在陈浩敏看来,金制品表面的氧化斑点对其的投资价值没有影响。如产生氧化斑点,购买者自行稍加处理就能清理。用高温火烧时,可能会闻到一点臭味,但对它的分量没有影响,前后重量不会出现任何差别,一盎司的还是一盎司。
不过,甄永红也提醒说,有红斑和没红斑,虽说质量成色上相差不大,但在投资价值上可能因为品相问题进而影响价值。购买金制品后,消费者最好不要轻易拆开表面的塑料套,切忌用手直接触摸,平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我自己购买了纪念币都是存封起来,最保险是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江则昊说。
目前,黄金价格很高,金条、金币及金首饰等品类都被爆出过作假现象。对此,业内人士的核心建议仍是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和品牌商家。
“以首饰为例,大的首饰厂一般都有驻点的检测师抽检产品,购买时找大品牌一般都有保证。”甄永红说,各种金制品里最有投资价值的是金条,黄金首饰的佩戴美观功能更强,因为黄金首饰会使用焊药,尤其是扣件,厂家为保证硬度,不会用纯金,纯金太软不适合,扣件会加入一点其他金属。比如5克的手链拿去融化了大约只有4点几克,当然这在首饰行业内是正常的。
黄金“造假”新闻回顾
◎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一条关于“黄金造假”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有微博称,中国工商银行出售的黄金掺假,同时还质疑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
后来,工行贵金属业务部发言称传闻属不实之言。网传检验出工行金条掺杂“铱”的检测机构在南京,南京的检测机构表示未发现银行黄金制品掺假。
◎2013年1月,北京一家媒体报道说,沈先生2年前在王府井大兴店的中国黄金专柜,花14900元购买一枚50g的中国黄金A U 9999元宝金,并将之放在银行保险柜储藏,不过现在元宝金上面出现红斑,怀疑是造假所致。沈先生向销售方中国黄金索赔50万元,中国黄金出面回应称,该消费者有敲诈勒索的嫌疑,现已报警处理,暂无定论。
责任编辑:Daisy Cheung
黄金会氧化为何是2年?
吐槽之一:“如果是锈,那就百分之一千是假的!虽然黄金也会氧化,但速度很慢,除非你这个已经买了两千多年了……可那位买家只买了2年!”
◎专家接招
陈浩敏:对于生锈,我澄清一下,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人用的概念首先不对。金子本身是不会生锈的,所谓“生锈”,多是金制品面上其他杂质发生氧化,速度会很快。我自己也看了报道和大家的疑问,很多不是行内人,对此不了解,再加上中国黄金公司的处理方式不够积极,没有很快出来请专业人士解释前因后果,这件事就被发酵放大了。
江则昊:金币银币表面都可能出现氧化“生锈”,这是加工工艺的问题,有的出厂后几个月就有氧化物出现,很正常。
甄永红:眼见为实,没有见过实物我不能妄下结论它到底是真是假。其实验明真身很简单,只要拿到贵金属监测机构用专业仪器一扫就知道,它表层含金量是多少,这个“锈”到底是里面长出的还是外面污染物氧化的,容易弄清楚。
正常的纯金不会长斑。长红斑的原因多半是归结于生产制造环节,粘了杂质。比如金元宝,制造时需要用到模具,如果模具没清理干净容易使其染上杂物。
我自己看过金币等的生产流程,大多数都用了模具,现在市场需求量很大,加工工人不可能每个都检查,完全杜绝杂质污染很难。
对于金条金币表面长红斑的情况也有,我们自己的方式一般是直接送回厂里处理,当然你自己用打火机烧一下也可以,只要掌握好温度。
国外的金币等出现长斑生锈的现象较少,和国内主要的差别也是流程控制,大家的工艺手法都差不多,国内的细节处理上不够严谨。
接招专家
资深钱币收藏专家陈浩敏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江则昊
广州国际钱币收藏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甄永红
穿上塑料封金元宝还生锈?
吐槽之二:“想想父辈们以前戴的金戒指也没见过红斑,是否金戒指在手中把玩时把锈都摩擦掉了?现在的金银币和元宝都有塑料封,甚至送到了银行保险箱,还长斑。求解?”
◎专家接招
甄永红:金戒指、金项链肯定不容易出现生锈情况,天天跟皮肤接触,越摩擦越亮,皮肤就是最好的抛光器。但金币金条不可能天天去摩擦,表面杂质发生氧化很自然。
陈浩敏:归根结底金制品长斑的问题出在生产环节,防锈也应该是从这个源头来进行。其实这也给黄金加工厂提了一个醒,加工时要注意环境的处理,包装、清洗更加用心。这里,防止长斑最关键是取决于先天程序,跟后期你怎么存放关系不大,只要厂家把生产流程搞好了,你买回来把它丢在水里都不会有大问题。
现在用塑料盒也不是完全的真空状态,有的投资者在购买以及保藏鉴赏时,还喜欢把塑料盒打开拿出裸币用手摸,再加上空气污染,会有问题。
“原料论”不对“老精稀”也长斑?
[收藏贴士]
去斑神器:高温火机
在陈浩敏看来,金制品表面的氧化斑点对其的投资价值没有影响。如产生氧化斑点,购买者自行稍加处理就能清理。用高温火烧时,可能会闻到一点臭味,但对它的分量没有影响,前后重量不会出现任何差别,一盎司的还是一盎司。
不过,甄永红也提醒说,有红斑和没红斑,虽说质量成色上相差不大,但在投资价值上可能因为品相问题进而影响价值。购买金制品后,消费者最好不要轻易拆开表面的塑料套,切忌用手直接触摸,平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我自己购买了纪念币都是存封起来,最保险是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江则昊说。
目前,黄金价格很高,金条、金币及金首饰等品类都被爆出过作假现象。对此,业内人士的核心建议仍是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和品牌商家。
“以首饰为例,大的首饰厂一般都有驻点的检测师抽检产品,购买时找大品牌一般都有保证。”甄永红说,各种金制品里最有投资价值的是金条,黄金首饰的佩戴美观功能更强,因为黄金首饰会使用焊药,尤其是扣件,厂家为保证硬度,不会用纯金,纯金太软不适合,扣件会加入一点其他金属。比如5克的手链拿去融化了大约只有4点几克,当然这在首饰行业内是正常的。
黄金“造假”新闻回顾
◎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一条关于“黄金造假”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有微博称,中国工商银行出售的黄金掺假,同时还质疑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
后来,工行贵金属业务部发言称传闻属不实之言。网传检验出工行金条掺杂“铱”的检测机构在南京,南京的检测机构表示未发现银行黄金制品掺假。
◎2013年1月,北京一家媒体报道说,沈先生2年前在王府井大兴店的中国黄金专柜,花14900元购买一枚50g的中国黄金A U 9999元宝金,并将之放在银行保险柜储藏,不过现在元宝金上面出现红斑,怀疑是造假所致。沈先生向销售方中国黄金索赔50万元,中国黄金出面回应称,该消费者有敲诈勒索的嫌疑,现已报警处理,暂无定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