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汉收藏火花15万枚 图

66岁的四平市火花收藏家艾文厚先生,33年间收藏了15万枚世界各地的火花,被称为“东北火花王”。四平市博物馆已在长春、延边、吉林市等地举办“火花精品展”巡展,目前正筹备7月赴台湾展出。
美家里有个火花“王国”
1月3日,记者慕名来到四平市铁东区城东乡河夹信子村6社一处农家小院,走进艾文厚先生的家,码放整齐的火花足足装了三书柜,还有未装成册的,摆在了桌子上、窗台上、盒子里、壁橱间,全是火柴盒和商标,他的家就像一个火花的“王国”。仔细观赏这些火花,有金陵十二钗、历代后妃图、中国全运会第一届到第十三届运动健儿等等,最长的有百余年历史,每一套火花的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据艾老介绍,他出生在通化,成长在长春,读小学时,就喜欢图画,开始集邮,曾收集过从1949年到1963年带有国徽、国旗的全部邮票。1979年,他从一部电影的加演新闻纪录片中偶然看到扬州火花收藏家季之光收藏火花的故事,就有了收集火花的想法。当年他去白城探亲时,在他妹妹的日杂商店里发现了一大箱子(100盒)延边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内包装盒上印着一套12张的“乐伎图”,一瞅挺好看的,这套火花勾起了他的收藏乐趣,从此他开始收藏火花。有时遇到漂亮的火柴,就成箱子买,回家后将火柴盒拆开,板板正正夹在书页中,就像没用过的邮票一样保存着。朋友出差时,也不忘帮他收集当地的火柴盒。
艾文厚说,1997年,他在梨树镇一家古玩店闲逛时,发现店内有一个纸壳箱子,里面装着建国初期辽东火柴厂生产的“鸽球”牌火柴和吉林市火柴厂生产的“地球”牌火柴50多盒。他跟老板说想买,精明的老板狮子大开口,每盒要5元,他一口答应全部买下。
1998年8月,艾文厚去吉林市出差,专门来到吉林市火柴厂,在销售处堆放着众多火柴,他花400块钱买了卡花、贴花三大箱,其中一种印有火锅店钟楼尖塔和雾凇图案的火柴商标,目前为全国独一枚。
好近2万枚火花捐给国家
2002年,四平电视台为他制作了一部9分钟的《东北火花王》专题片,被吉林电视台选送到中央电视台,曾被《东方时空》栏目播放过。有个姓刘的小伙子看到专题片后,特意送他一盒火柴,是倒闭七八年的鹤翔大酒店的专用火柴,两位素不相识的人就因这件事,成了忘年交。
艾老藏品中最珍贵的一枚火花,出自1879年归国华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巧明火柴厂,出品的第一批火花“舞龙”牌,这枚火花至今已有133年的历史了,是他长春市的一个同事1995年送给他的,被“亚洲火花协会”认定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火花,该协会的会刊《亚洲火花》等国内外多家知名杂志社对这枚火花曾进行过专题介绍。2004年10月,他被“亚洲火花协会”吸纳为第195位会员。
记者问艾老收藏的火花有多少种类,他说,“有一张一样的,俗称单贴;有几张一套的;最多的有600张一套的,如《三毛流浪记》套贴。”33年间,艾老收藏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种各样的火花,有歌舞体育、历史名人、京剧脸谱、旅游风景、花鸟鱼虫、亭台楼阁、都市乡村等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的火花图标约15万枚,分成民俗、人物、文物、动物、戏剧、歌舞、生肖、体育、建筑等“归档”300多册。他收藏的火花数量,由于在东北是最多的,有“东北火花王”之称。
2009年10月,为了这些火花能让更多的人观赏,艾老在四平市博物馆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火花展,为期三天,千余市民前去参观。2010年起,他将包括中国第一枚火花“太和舞龙”在内的近2万枚(套)火花,分四次捐献给四平市博物馆收藏。
火火花展览受到人们欢迎
记者走进四平市博物馆“火花精品展”大厅,展出的火花多种多样,分早期火花、近代火花、外国火花等118块展板,有中华百帝、中华百位后妃、四大古典名著、长江、黄河、敦煌飞天、古钱币、古代酒具、花鸟鱼虫、文化体育、图谱、近代名人等系列代表性火花6000余枚(套),其中最显眼的有1879年中国生产的第一枚“太和舞龙”。小小方寸火花,既有壮美的山川河谷,又有起伏的人生百态,反映了历代时政、地理、历史和文化艺术。
四平市博物馆馆长李茅利介绍,该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国内外征集火花18000余枚,2010年8月、12月、2011年1月,该火花展已在长春、延边、吉林市等地进行巡展,展况盛世空前,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在长春展出时,一台湾游客观看后给予了高度赞赏。目前,该馆正筹备2013年7月赴台,在台湾国立教育展览馆举办大规模精品火花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李矛利馆长、史宇辉副馆长主持编写了一部精装版《花海撷珍》馆藏火花图录,全书300页,书中记录了火柴历史、火花知识、各时期的火花及其图录,于2012年11月已经出版发行。
四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左金明对火花展高度重视,他称火花虽小,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镌刻着时代的印记,见证着生活的变迁,浓缩着历史的精华,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明,让四平火花,走出吉林,走向全国。
城市晚报 记者 高鸿
名词解释:“火花”
过去,人们抽烟、烧火做饭常常使用火柴,每个火柴盒上都贴印有各式各样的小商标,收藏迷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雅号叫“火花”,这是仅次于邮票的世界第二大平面收藏品。火花虽小,仅占方寸之地,却融进了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在收藏者眼中,这一枚枚火花,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历史文化的写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