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发现全国罕见龙桥170座 计划打造龙旅游

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作为“中国龙文化之乡”和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四川泸县有2100多年的历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泸县境内至今尚存明清时期的各式精妙绝伦的龙桥170座,其中的典型龙脑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桥梁雕刻艺术上的第一桥”,与赵州桥、卢沟桥并列为中国古代桥梁三绝,是中国最大的古代龙雕石桥。

泸县龙桥建造年代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清末,尤以明代嘉靖、万历,清代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兴盛,大多建于古驿道上,基本上呈三里一座分布。其中不少古桥的桥墩上皆雕有石龙,故得名“龙桥”。泸县龙桥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不仅在四川、就是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古桥建筑的一大奇观。

四川泸县还是“中国龙舞之乡”,传承着民间龙舞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更是“形于外而动于中”,气势恢弘,鲜活灵动,被誉为“东方活龙”和“天下第一龙”。

近日,四川泸县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确定了文化旅游新县建设目标。泸县将主打当地特色龙文化,到2016年泸县将力争创建国家3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实现游客人数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亿元,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文旅相融、成效初显的文化旅游新县。到2020年,力争创建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游客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文化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成熟型产业,建成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据悉,为了深入挖掘龙文化,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培育知名品牌,泸县已经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主任,20余个县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在政策方面,泸县已经陆续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泸县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泸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每年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将视财力逐年增加;随后从金融信贷、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发展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扶持和奖励措施。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