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痴迷红色收藏毛泽东选集 两本10万不卖

虽然只有28岁,可吴浩却痴迷“红色收藏”,10年时间共收藏4000多件藏品。其中两本《毛泽东选集》被炒到10万元,吴浩不为所动,他坚持自己的藏品只会转让给博物馆和图书馆,他认为这才能体现收藏“红色文物”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吴浩是姜堰市城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记者12日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处理新得的古籍。“藏品的保存是一门学问,需要经过‘整角’、‘修补’等多个步骤。”吴浩告诉记者,他喜欢收藏是受集邮的父亲熏陶,而喜欢上“红色收藏”则比较偶然。“2003年,我在电视上看到河南一名著名收藏家收藏了毛主席著作,当时就觉得有意思。”从那时起,吴浩就开始有意识地收藏“红色文献”。

吴浩说,“红色收藏”是指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之间,由中国共产党机关或各根据地出版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涉及党的领袖著作单行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件、红军长征、抗战史料,日军侵华的画报、照片、写真集、手稿、号外、宣传画、作战军用地图等。

爱好和能力是两码事。那时,吴浩才上高中,后来进入大学后,父母突然下岗,让他的收藏一度戛然而止,“当时我每个月生活费不会超过200块钱。”吴浩说,虽然当时比较困难,可对收藏的爱好并没有停止,除了节衣缩食,他还走上社会摆摊赚钱,他手中的藏品也大多是那个时候积累下来的。

目前,吴浩手中最得意的藏品是两本《毛泽东选集》。吴浩说,这两本书分别是1945年和1946年出版的,全国极为罕见,收藏者不过10多人。

“这两本书是我和父亲在几年前从一个东台人手里买的,刚开始时,他不信任我们,以为我们是倒卖文物的,我和父亲先后5次带着礼品上门,与他聊天拉关系,最终才打动了他。”吴浩说,几年间,有不少人想要向他购买这两本书,网上叫价已高达10万元,但是都被他一一回绝了。“我只会将这两本书转让给博物馆或图书馆。”吴浩认为,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体现它们真正的意义,发挥最大的用处,让更多的人见证那段历史。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