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市场呈厚古薄今

市场总体厚古薄今

“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与雕漆、玉器、象牙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其制作工艺十分繁复,号称共有108道工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

记者了解到,古代宫廷专用的景泰蓝多数被国家馆藏机构收藏,民间收藏屈指可数。近年来,清代景泰蓝在市场上屡屡创出高价。2007年,法国佳士得秋拍一对清乾隆的《掐丝珐琅胡人像》以6529万元刷新拍卖纪录;2008年,中贸圣佳春拍清乾隆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斯壶》以9072万元再破纪录;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对清雍正的《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最终以1.2亿元天价再创新高。

与此相对的是,2008年,当代景泰蓝国家级大师张同禄的《座龙花熏》拍出1100万元高价,创下当代景泰蓝之最,价格竟已高出部分景泰蓝古玩的价格。尽管市场行情总体仍厚古薄今,但具有时尚元素和现代气息的创新景泰蓝作为奢侈品的一个门类,已逐渐为世人所认可。

创新景泰蓝升值潜力大

“我今年几次到景德镇购买大师原作,发现不少省大师的艺术陶瓷作品的起步价已经涨到好几万元,而有名的国大师作品的最高价已超千万元。”收藏陶瓷多年的行家周先生觉得艺术陶瓷近几年的涨幅极大,而景泰蓝尽管早已享誉海外,但在国内,其市场行情并未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

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在受访时表示,从未见过曾被奉为神器般的景泰蓝有今天如此轻松活泼、贴近生活的艺术形象,其造型创新,凸显时代特征,迎合当今一大批三四十岁中青年收藏队伍的喜好:“当今艺术品市场,同样人工花费大的刺绣现在都上十多万元,而景泰蓝作品仍停留在几千元几万元区间,甚至更比不上陶瓷,同样大小同等级别的花瓶,景泰蓝在一两万元徘徊,而陶瓷十多万元一件已不鲜见,更有人从投资的角度认为其三年增值30%是一个保守的预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加林告诉记者,传统景泰蓝中,做人物题材的极少,因为人的面部表情在烧制过程中会变形,而创新景泰蓝综合了人物、动物、植物等多种题材,用油画的效果呈现生活的多彩。

据行家李先生介绍,原来有许多陶瓷爱好者经过对景泰蓝繁复技艺的了解后现在也加入到玩景泰蓝的行列。一只景泰蓝需经手工打胎、掐丝点蓝、反复烧结等108道工序才可完成,工序时间长,无法批量制作,如表现水墨丹青的叶子,是经过一遍遍的点蓝煅烧来表现绘画中的渐变颜色,它比绘画难度更大,但更具艺术性,完成了工艺品到艺术品的升华。

有收藏界人士指出,有修养的艺术家作品将来升值空间广阔,作为艺术品的景泰蓝,未来收藏价格更看高一线。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