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宝:青铜礼器四羊方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今,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四羊方尊早已成为不少参观者的首选。这件被誉为国之重宝的青铜礼器,曾走出国家博物馆,来到重庆三峡博物馆向市民展出。

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通过课本闻名遐迩的巨大礼器,一直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在时间的尘埃中传递历史的凝视。

“尊”是一种古代盛酒器,一般为圆形、鼓腹、侈口。该四羊方尊高达58.3厘米,重近34.5公斤,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代表着商代晚期青铜器的最高水平。

四羊方尊颈部饰有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部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这些龙纹从方尊四边蜿蜒于前,精致得无以复加。既然叫做四羊方尊,重点当然在于“羊”。

在商代,羊通祥,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显示了青铜礼器的至尊。很难想象,当年,工匠们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凭借高超的铸造工艺,才将器物与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使之千年不朽。

与大部分国宝一样,如今养在深闺的四羊方尊也有过一段“心碎遭遇”辗转于各个卖家之手、炸碎、修复,命运充满坎坷。

1938年,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17岁的农民姜景舒两兄弟挖土种红薯时,发现了这个满身泥土的宝贝。在此之前,四羊方尊已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乡亲们听说出了个宝贝,全都跑来欣赏,不久方尊的一个羊头的细小角尖就被弄掉了。

当年5月,黄材镇的一名古董商张万利以400光洋购得四羊方尊。随后,四羊方尊很快被转手到了长沙,随即被当时的政府没收,交由湖南省银行收藏保管。1938年下半年,湖南省银行西迁到了湖南西部的沅陵县,而四羊方尊就在不久后的日军空袭中,被炸碎成了20多块。

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蔡季襄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找到这个破碎的宝贝。又过了两年,修复四羊方尊的重任落在了国内文物修复大家张欣如身上。

张欣如上世纪30年代便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倾古斋”学习古玩修复,1954年4月,张欣如调至湖南省文管会,当年5月,便接到任务修复四羊方尊。

清洗碎片、烙铁焊接……每天,张欣如都把30多公斤的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作业,丝毫不敢分心。两个多月后,四羊方尊终于修复成功,再次展现出3000年前的瑰丽身影。

美中不足的是,尊的口缘部分始终还缺一块残片。原来,农民姜景舒在卖尊给古董商时,曾有意识留下锄掉的一块碎片作纪念。这事儿于1976年才被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发现。

为此,高至喜远走宁乡县,千方百计寻找到姜景舒两兄弟。至此,尊口上的云雷纹残片才终于完璧归赵。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