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二年铜弩机探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寿县在修筑城关南门外公路时出土一件青铜弩机,出土资料不详。该弩机郭长12厘米、宽3.4厘米,望山高5厘米、牙长6厘米、重1000克。在郭面右下角竖书铭文三行,共31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寿县在修筑城关南门外公路时出土一件青铜弩机,出土资料不详。该弩机郭长12厘米、宽3.4厘米,望山高5厘米、牙长6厘米、重1000克。在郭面右下角竖书铭文三行,共31字。

 

  1994年由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定为二级藏品,现藏于安徽省皖西博物馆。现将笔者对这件弩机的肤浅认识和疑问整理成文,为研究者提供方便。

 

  铭文第1字不清,仅能见其末笔为一横,第二字“始”清晰。联系后文判断,前两字当为年号。以该弩机的结构特征判,其制造年代为汉末。而两汉至三国年号带“始”字者共有8个,即“太始”、“本始”、“建始”、“永始”、“元始”、“初始”、“更始”、“正始”。可见只有“正”末笔为一横,故第一字当为“正”。正始二年即241年。18字为“牙”。21字不清,似“广”。22、29字相同,当为“师”字之不规范写法。23、24字不清晰。31字不识,全文为“正始二年五月十日,左尚方造,监作吏黾泉,牙 匠马广 ,师口口,臂匠江子,师顼夭中 。”

 

  在这段铭文中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是该弩机是由“左尚方”监造,监作者黾泉,牙和臂的制造者分别是马广和江子。可见分工非常明确,管理制度非常完备,史载“尚方”掌兵器铸造始于秦代。《词海》曰:“尚方,官署名。秦置。汉末分为中、左、右三尚方,属少府。主造皇室所用刀剑等兵器及完好器物。……东汉、魏晋沿置”。由此可见,该弩机是曹魏政权中央武库的产品。

 

  二是“尚方”在汉末分为中、左、右三尚方,其后各职责不明,史籍中也无明文记载。该弩机上的铭文为我们明清这一历史问题提供了线索。

 

  三是1959年1月10日南京石门坎建筑工地曾出土一件自铭“正始二年”的铜弩机,尺寸不详。有趣的是,经比对,二者字数、文义、制造日期、工匠姓名基本相同,铭文布局一致。书写风格、字体间架结构也相同,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见复印件 。在相距数百公里的两地出土的这二件器物竟然如此相同,令笔者倍感惊叹可以想见这时的兵器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产流程和一定产量,工匠各司其职,实行规范化管理,不光保证了武器的质量,也确保了中央对武器制造业的绝对控制权。

 

  四是杨泓先生在《中国古兵器论丛》P228 一书中提到“还有几件传世的正始二年五月十日造铜弩机,且铭文大致相同”,限于资料匮缺不能全见。如此一来,这数件同年同月同日造的弩机就引人深思了,不是以“巧合”可以解释的。我想这几件弩机也不会都是同一天所造,只不过都刻上同一个日子罢了。那么“正始二年五月十日”究竟是个什么特别的日子﹖还是以此标明为一个批次的产品﹖尚待考正。

 

  正始二年即241年,属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当时魏设扬州,治所就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这里地处魏南部边界与吴接壤。魏吴二国在这里终年摩擦频繁、战争不断,大的军事冲突就有数次:230年吴攻魏合肥;232年吴陆逊攻魏庐江:233年吴攻合肥新城;234年吴魏大战合肥;241年吴四路大军攻魏,全琮袭淮南、诸葛恪攻六安。由于连年的战事,吴魏双方对兵器的需求量无疑是巨大的,从而也促进了兵器制造业的发展。该弩机的发现将为我国兵器史研究及本地区的历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