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爱国精神的民国铜墨盒

铜墨盒是盛装墨汁的小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产生于清代道光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它比石砚更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故在当时颇受欢迎,成为文人墨客案前的必备之物。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众多收藏爱好者青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铜墨盒是盛装墨汁的小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产生于清代道光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它比石砚更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故在当时颇受欢迎,成为文人墨客案前的必备之物。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众多收藏爱好者青睐。

 

  笔者收藏两方民国时期刻铜墨盒,均为抗战时期的文化人士使用的文房器物。其中一件(图1)为方形,盒盖上刻篆书“还我河山”;另一件(图2)为圆形,刻有楷书“读书不忘救国”,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抗战的态度与决心。“还我河山”,出自民族英雄岳飞,表达了中华儿女收复国土的一片赤诚之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救亡抗日的吼声,无数爱国志士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当时的江苏学者周承忠从相传为岳飞手书碑拓中,收集组合成“还我河山”四字,加上岳飞的落款和图章,临摹成为一幅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题词,广为刊行,号召国民从历史伟人、民族英雄岳飞身上汲取力量。将精忠报国的精神照耀着华夏大地,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捐躯赴国难。“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句名言出自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他在一次毕业演讲中,慷慨陈辞,激励学生们发奋读书,报效国家。

 

  闲暇之时,把玩这两方刻铜墨盒,凝视其盒盖上镌刻笔力遒劲的名言警句,不禁令人怀想起当年无数为抗战救国而牺牲奋斗的仁人志士,敬佩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