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城校尉铜牌

官员佩挂牌符,以明确职权和等级的做法,源于元代。南宋孟珙的《蒙鞑备录》:“鞑人袭金虏之俗,亦置领禄尚书令、左右相、左右平章等官,亦置大元帅等职,所佩金牌……其次素金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代皇城校尉铜牌

 

  国家博物馆的官博近日展示了一块明代皇城校尉铜牌,该铜牌是古代皇城内部符节制度的重要凭证,数量有限,近年只是在考古挖掘中偶尔出现,即使有实物散佚民间,也多是被行家持有,普通人难得亲见实物,因而不少人对其源流及具体用途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要了解这一段器物层面上的历史。

 

  官员佩挂牌符,以明确职权和等级的做法,源于元代。南宋孟珙的《蒙鞑备录》:“鞑人袭金虏之俗,亦置领禄尚书令、左右相、左右平章等官,亦置大元帅等职,所佩金牌……其次素金牌。”明代建立以后,沿袭这一做法,根据不同的官职,令臣属佩戴用金、银、铜制作的牌符,除了标明身份,亦作为行使权力的信物。皇城是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内城,由御林军专职守护,称为校尉。校尉的品秩较低,只能佩戴铜牌。但是,校尉的职责又很重大,除了巡逻安保之外,还兼有掌管卤簿仪仗,以及传达皇帝指令,召唤、引导官员入宫觐见皇帝的职事,需要经常在内城进进出出。铜牌就是校尉执行任务时所佩戴的通行证。

 

  校尉铜牌形圆如镜,上铸有云头纹饰,加有穿孔,便于悬挂在腰上,以供随时查验。铜牌正面有“校尉”和“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城四门不用”字样,强调佩戴者的身份和职权,可以随时进出皇城的四个门。铜牌背面以雕、铸的方式,饰以凸凹的阴阳双鱼纹,以供检验符契之用,防止被人伪造持以混入内城,危及皇帝的生命安全。查验时,另一方所持的符信,纹饰与铜牌的凸凹双鱼刚好相反,两者能够贴合在一起,勘合无误,方可放行。双鱼纹既是校尉品秩的等级符号,也在纹饰的分解和重组方面,分别象征着审查与权力捍卫的不同语义。

 

  由于佩戴铜牌就能进入帝国的最核心区域,其数量故被严格管控,使用也必须慎之又慎。校尉都是在夜巡或执行任务时,从上官手中领取铜牌,任务完结后即需归还。如果出现铜牌遗失或损毁的情况,将会受到极为严厉的处罚。《大明律》里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凡弃毁制书……夜巡铜牌者斩。”对于校尉来说,铜牌就如同生命一样重要,遗失或损毁,即意味着人头落地。这种残酷律令,也从反面验证了铜牌的重要性。

 

  明代铸造校尉铜牌,是朝廷作为一项专门任务分派到地方,交由匠人制作。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本县该办……腰牌七百五十面。”因事涉宫廷,地方官多会亲自督造,匠人更是不敢怠慢,故铜牌的工艺看似简单,实则极为精细考究,一丝不苟。所以,当您校尉铜牌时,一定会感受到强调政治威权的明代,文化艺术与历史相适应,器物与时代所呈现出的紧密联系。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