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烹牲礼器镬鼎
镬(读音同“货”)鼎,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牲用的烹食器。《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清·胡培翚《仪礼正义》注:“鼎五:即五鼎,指羊鼎、豕鼎、鱼鼎、腊鼎、肤鼎。”
镬(读音同“货”)鼎,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牲用的烹食器。《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清·胡培翚《仪礼正义》注:“鼎五:即五鼎,指羊鼎、豕鼎、鱼鼎、腊鼎、肤鼎。”《仪礼·士冠礼》:“载合升。”郑玄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意思是说,牲煮于镬,叫作烹;由镬而盛于鼎,叫作升;由鼎盛于俎,叫作载;合牲之左右体,叫作合。“载合升”,谓用整牲。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镬鼎、升鼎、羞鼎。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升鼎亦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而升鼎乃是实牲体的祭器,一般的鼎即通常生活实用的飤鼎。据马承源《中国青铜器》记载:“传世或出土的诸多青铜鼎中,仅有一嘉鼎自名为镬,是为特例。”
今亦有镬可证。这是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图1),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重达220公斤。附耳,敞口,唇平折,束颈,深腹,兽蹄足,腹部蟠螭纹,以三角回纹、鱼鳞纹和瓦纹作填纹,一对环形耳钮,出土时镬鼎底部与足部带有烟炱,可以证明确为煮牲器、盛牲器,为目前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鼎。依镬鼎形制大小分为牛镬、羊镬、豕镬,此鼎应为“牛镬”,足以容纳下一头整牛的春秋镬鼎。赵卿为晋国六卿之一,当为战国时期赵国之祖。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尝一脔肉,知一鼎之味。”高诱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镬。”镬与鼎的关系,《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是说,亨人掌管供给鼎、镬,掌握烹煮时用水的多少和火候的大小。商周时代的青铜鼎,多数不是直接的烹煮器。镬,是用来直接炖煮肉及鱼腊的器皿,镬炖煮熟后,取出来而放进鼎里。说明镬是直接的亨煮器,而鼎不是直接的烹煮器。无独有偶。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镬鼎(图2),通高93.8厘米、口径81.2厘米、两耳宽109.6厘米,重121.74公斤。此鼎出土时腹腔内盛有半个牛体,腹底残留有烟熏火烧的痕迹。此镬鼎是迄今所见楚国大夫级贵族墓中最大的一件。
上述两件大镬鼎,可佐证《仪礼·少牢馈食礼》所说:诸侯之卿大夫在祭其祖祢于庙时,用五鼎之正礼。以牛、羊、豕凡三牲,杀于大牢。食猪肉用豕镬烹煮,食羊肉用羊镬烹煮,食牛肉用牛镬烹煮,如果食鱼腊之物就用鱼腊镬烹煮,各自蒸煮。当食物煮熟以后,从镬里取出来而放进鼎里食用。倘若鼎里的食物凉下来,需要加温时,便在鼎下加些炭火,以保证鼎里的食物始终是温热的。这是尊卑等级观念在祭礼上的体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