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符

金质,作卧虎状。巨目大耳,龇牙,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体纹饰为凸雕合阴刻,器背面有扣槽,体形小,但制作精美,雕刻生动,造型雄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似为仿虎符之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名称:金虎符

 

  时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尺寸:长4.8厘米 高2.3厘米

 

  来源:1979年陕西省凤翔县出土

 

  金质,作卧虎状。巨目大耳,龇牙,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体纹饰为凸雕合阴刻,器背面有扣槽,体形小,但制作精美,雕刻生动,造型雄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似为仿虎符之作。虎符,也称兵符,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迄秦汉继续使用,到隋及以后还有使用,唐用鱼符,宋有虎豹符,明为金牌。虎符是我国古代封建皇帝授予臣属们兵权后,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多以青铜或金铸造,也有用玉、竹、木制造。符中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一般右半部由中央保存,左半部发给统领军队的将军,使用时两半互相符合,验证后表示命令真实可信。在文献上曾有记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一段历史说明兵符的重要作用。目前发现虎符有:1975年陕西西安郊区山门口出土的秦国杜虎符,铜质,符内有错金篆书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兴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翳。”从而可知虎符的性质、作用和各种符的职权范围,另外还发现秦新虎符,秦阳陵虎符,均有铭文。从铭文中可知上述三件铜铸虎符的时间及国属。金虎上没有铭文,其出土地点是凤翔县虢镇,原是先秦所辖区域,另外从造型特征看,属春秋战国时期,因此推断此符为早期形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