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鸮卣堪称最萌酒器
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对鸮还是很喜爱的。这可以从虽占总数不多但比较集中于商周时期的鸮造型青铜器上反映出来。《周礼·鬯人》中有“庙用修”的记载,“修同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可见,卣是一件集实用与礼制于一身的器物。商代青铜卣有很多做成鸮形,而已见的鸮卣又多做成这种两鸮背立的形状。
鸮卣 资料图鸮卣 资料图
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对鸮还是很喜爱的。这可以从虽占总数不多但比较集中于商周时期的鸮造型青铜器上反映出来。《周礼·鬯人》中有“庙用修”的记载,“修同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可见,卣是一件集实用与礼制于一身的器物。商代青铜卣有很多做成鸮形,而已见的鸮卣又多做成这种两鸮背立的形状。
鸮是猫头鹰,卣是一种酒器,而“鸮卣”合起来理解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山西博物院珍藏的这件商代鸮卣,1957年出土于石楼县二郎坡村,是商代晚期青铜器的精美之作。造型为两只猫头鹰背靠背站立,以盖为首,以器为身,器盖与器身子母扣接,有四足,盖上有一捉手。整件器物圆润敦实,雄浑大气,凛然威武又不失可爱。2011年,曾有网友将鸮卣的照片传至网络,因其造型酷似网络游戏“愤怒的小鸟”而被众多网友所喜爱,被评为2011最萌的文物。所以,这件商代鸮卣不仅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宝之一,也是社会认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猫头鹰是一种不吉祥的鸟类。所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猫头鹰的降临被视为一种不吉之兆。《说文解字》也将其解释为“不孝鸟也”,其原因是猫头鹰经常将猎物整个吞下,然后将不能吸收的皮毛、骨头等杂物混成团状吐出。古人遂认为其为“食母之鸟”。汉朝人有在五月初五用它的肉做汤喝的习惯,其目的是要把这不祥之物捕杀殆尽。
然而再往前追溯,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对鸮还是很喜爱的。这可以从虽占总数不多但比较集中于商周时期的鸮造型青铜器上反映出来。《周礼·鬯人》中有“庙用修”的记载,“修同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可见,卣是一件集实用与礼制于一身的器物。商代青铜卣有很多做成鸮形,而已见的鸮卣又多做成这种两鸮背立的形状。
还有学者认为,猫头鹰是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的主要图腾崇拜。猫头鹰在红山文化出土的各种动物器型中数量最多。当时的人们经常在黑暗中遭受野兽的攻击,而猫头鹰在黑暗中可以像雄鹰一样轻易捕捉到食物,自然而然就获得了人类的崇拜。很显然,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希望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而这种图腾文化的影响一直到商周时期依然浓烈。红山文化的先民属于古华北人,即世居黄河以北、长城以南的部族,还包括现在的陕西、山西北部和内蒙南部地区。鸮卣的出土地石楼县二郎坡村,正好处在红山文化所影响的地域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