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铜器:炉火纯青铸精品

  9月 14日,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会进入第六天。一大早,记者赶到现场,虽说距离开展时间还有近两个小时,但在展馆入口处,早早赶来的市民们还是排起了长龙,“这几天天天来,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看呢。”

  上午 9时,文博会展馆开门迎客,记者跟随参展人员步入展览会场。在第二届山西文博会大同展区,大同铜器的展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说到大同铜器,不少人都久闻其名。铜——千年古城大同城市文明的重要元素。据记载,大同铜器始于春秋时代,从用于战争的铜剑、铜戈到烹饪肉食的铜鼎和修饰照容的铜镜,大同铜匠在 2700多年前就拥有炉火纯青的铜手艺。他们用铜制作出的乐器铜锣,声音深沉而悠扬,经久不散;做出的骆驼铃铛,六七里以外都听得真切……一句“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说尽了这座城市与铜的渊源。

  此次文博会,大同将这传承了 2700多年的民间文化带到了龙城。

  此次参展的是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安民老先生。在并不算大的展位上,铜火锅、御锅、文房四宝、茶具、生活用品……各种铜器应有尽有,精湛的雕刻,别致的造型,金光闪闪的铜器格外夺人眼球。“这次我们带来的都是大师级的作品,有 100多件呢!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同铜器,也希望有更多人喜欢它。”今年已 72岁高龄的李安民是第二次参加文博会了,这次他带着他的老伴及其作品来参加第二届文博会。

  站在李安民身边的是他的老伴邸云华,她正忙着给大家介绍铜器。记者看到,不少观展人员对李安民的铜器表现出很大兴趣,纷纷低头注目仔细端详,还有人上手掂量手感询价成交。邸云华说,从开展第一天至今,短短的几天时间,他们的销售额就达到 5万元。明天一早,她又将乘飞机赶往哈尔 滨 参 加 山 西 品 牌 中 华 行 ,“希望能乘着政府组织的展会的东风,使更多人了解大同,了解我们大同铜器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春秋时代到今天的文博会,大同铜器这一路走的并不平坦。尤其是近几十年,它的命运几经波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工艺发展到一个高潮。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访问大同时,相赠的国礼就是大同的 “九龙奋月”铜火锅。但到了上世纪 90年代,随着原材料价格的猛涨和工艺传承的断链,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器开始衰败,铜器的主要生产厂家——大同金属工艺厂也随之倒闭。

  幸运的是,大同铜器因为一些老艺人的坚守,实现了“凤凰涅槃”。

  李安民,曾任大同市金属工艺厂厂长,一级工艺师,大同铜器的领军人物。为了使这一古老的手艺得到传承,他联合了几名老匠人,在自家小院里搭灶起火,开起铜匠铺,起名为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他们这一班人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们的双手,延续着大同铜器工艺,用他们的信念,坚守着这份民间文化。

  2009年 6月,大同铜器制作技艺被列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在李安民的努力下,天艺昌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个像样的工作场地,结束了大同铜艺的 “铜匠铺岁月”;2012年,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