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的青铜技术从西方传来?

  8月6日,“果壳问答”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linyi812的文章:《商周的青铜技术有没有可能是来自西方?》,其主要争议点在于:二里头文化的青铜技术是外面传播进来的,还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linyi812在文中指出:外来传播说的证据是“青铜冶炼和铸造是相对复杂的技术活动,现在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证据说明旧大陆存在两个或更多的冶金术起源中心”,而且“西亚大约是距今5000年前进入青铜时代,中亚及其附近地区大约是4000年前进入青铜时代,都比东亚地区早(约3700年前)。具体技术上,无论冷锻还是范铸法、失蜡法,无论红铜冶炼还是砷青铜、锡青铜、铅青铜、锡铅青铜,都是西亚早于东亚。铜以外的其他金属如金、银、铁等冶炼也是西亚更早”。

  但是外来传播说并不足以说服众人,它的问题在于:“中亚(包括新疆)和中原腹地(如二里头)之间,还没有特别确凿的、足以说[服]所有人的传播证据。”因此,独立起源论自有市场。

  果壳网友紫色的妖精就说:“通过材质的对比可以看出青铜器冶炼肯定是自己发明,因为青铜的金属成分不一样。”

  而且,如果青铜技术是外来的,那么原材料怎么办?微博网友@猫元帅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锡铜矿缺乏,外来的技术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会落地生根吗?”

  对此,考古学者许宏(@考古人许宏)见招拆招:已有学者指出,寻找矿料,很可能就是中原王朝扩张的动力。

  但是@猫元帅并不满足于这个说法,他进一步追问:“但是如果青铜器技术是外来的,那么在初期,青铜器就不是本地文明的必需品。在那种情况下,寻找矿料是否会成为中原文明的扩张动力呢?”

  同时除了中亚传播路线,@gareth蜻蜓点水提到了南亚传播路线,即从印度到三星堆,再到中原。但是这很快就被许宏给否定了:

  @考古人许宏:回复@gareth蜻蜓点水:看来还得科普下:三星堆大宗铜器群相当于殷墟时代,1200BC前后;中原最早的二里头青铜礼器群,在1600年BC前后。谈传播首先得捋明白长幼辈分。

  他还进一步补充道:三星堆遗址第1期应早于二里头文化,一般认为其不属于三星堆文化而属于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至殷墟文化时期,大宗铜器出现于三星堆文化末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三星堆文化在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的时期就有青铜器存在。

  在传播路线上,@红_山开了脑洞:“如果传播路线来自海上呢?不应只考虑内陆单一路线。”

  其实,争论商周的青铜技术到底是外来的,还是独立发展出来的,背后牵动的是民族自豪感的心弦。但是,考古毕竟是专业领域,@金光灿烂百爪鱼说得好:“丢不丢人是另外一回事,考古讲的是证据,由证据说话(在没明确证据下推立西来或本土说这也不是考古)。请参考Pernicka最新的文章,Renfrew的西亚说基本上被推翻了。mindset不改变,像某些民科人一天到晚嚷着西来东去,是会影响判断能力的。”

  其实,按流行说法,人类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青铜技术又有什么好争的呢。@刘明卖星星的人就是这个观点:“其实西来也没啥丢人的,既然都是从非洲出来的,那么我们的祖先就一定是从西边过来。祖先们到了现在所在的地区,再从西边来一些人也不奇怪不丢人嘛。”

  而在这场争论中,最风光的当属生物学人士了,来看看他们的优越感:

  @刘夙:青铜、车轮、天平这些都可以继续争;但因为有DNA证据,山羊、绵羊、黄牛、马、小麦、大麦的西来都没法否认。这就是生物学的优势。

  看来,DNA技术是第一学术生产力啊!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