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鱼国儿鼎讲述千里姻缘
2015-02-11 13:22:52 作者:刘明科 来源:中国爱艺网 已浏览次
西周中期鱼国国君鱼伯与其夫人的合葬墓中,共出土儿鼎5件、儿簋4件,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鼎为敛口,短颈,薄尖唇,两小圆环状立耳,腹扁鼓特甚,底部平阔,三小短足,使鼎腹几触地面,三短足根部呈鼓包,因为腹横径大于器高,整个鼎形显得特别低矮,最大者高17.7、口径17.4厘米。虽然是经考古发掘出土,时代也非常明确,但这种形制的青铜鼎簋,在西周的考古中没有可比性。看上去与明代的宣德炉没有多少区别,如果说宣德炉是从商周时的青铜鼎发展来的,那么这种儿鼎就是宣德炉最好的祖形。尽管如此,这些都不是本文的亮点!这批儿鼎与儿簋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口沿上的儿字,它揭示了鱼国与千里之外一个叫郳(邾)国贵族的联姻关系。
这个鱼伯是鱼国的第四代国君,他死后葬在渭水支流清姜河东岸茹家庄的山坡上。两座有墓道、呈甲字形的大墓紧紧相连,出土器物563件,光青铜器近200件、玉器300多件,并有车马坑。青铜器上的铭文表明,鱼伯身边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儿”,与鱼伯同葬一个墓室;一个是井姬,葬在鱼伯右边的墓坑。井姬的背景比较清楚,是周公的后裔,西周王室非常显赫的重要卿士和贵族,封地多在西周畿内。井姬可能是井伯家族,或者是井叔家族中的一代女儿嫁给这个鱼国的国君。但是与鱼伯同墓室的儿的情况,当时只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儿姓女子可能是当时另一个方国诸侯的女儿,也嫁给鱼伯作为夫人或为妾的。
“兒”字简体称“儿”,后演变成“倪”。郳国也称邾国,是先秦时的一个古国。倪、郳基本同出一源,为曹姓邾氏,即指“周倪氏”,源于周代分封的小邾国,最早的倪姓可追溯到商代,即“商倪氏”,也就是著名的商代儿国。周武王灭商后,邾国臣服于周,成为周的附庸国,初封之君是曹侠。2002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枣庄发现了郳国贵族墓地,这才为西方鱼国国君鱼伯的儿姓女子找到了娘家。说明这位儿姓女子可能是当时地处山东的郳国诸侯的女儿远嫁给鱼国国君的。
鱼国虽是西周畿内一个重要的方国,然而不仅史籍失载,而且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的“”字在金文中也是首次出现的字,因为它从弓从鱼,所以学界多数认为读为鱼音。考古发现表明,这个鱼国虽然处在西周腹地,但他的文化面貌却与西周畿内关中一带的西周本土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个非姬姓异族贵族在西周王朝发祥地的畿内占据一席之地?大多数人会想到是鱼氏家族与周边贵族的联姻关系!如商末,商王朝危机四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帝乙将胞妹嫁给姬昌。周的立国基础就是姬姜联姻,历代周王都娶姜姓女子为妻。秦穆公为求与中原友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纵览鱼国墓地的全部考古资料后,不难发现鱼国在运用缔结联姻这一政治措施上更胜一筹。
鱼国受西周王室的册封后,作为外姓人的鱼氏深感在周人京畿内立足不易,于是便通过与相关贵族的联姻外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第一代国君纸坊头的鱼伯就与相邻的姬姓夨国国君夨伯联姻;第四代国君茹家庄的鱼伯不但与周公后裔井姬联姻,而且还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东方郳国联姻。夨国与井国都与鱼国相邻,唯这个郳国与鱼国相距千里之遥,这除了考虑鱼这支非姬姓贵族的族源之外,再就是西周社会盛行的贵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关系,这不仅涉及到贵族之间的族缘政治,还涉及到封国之间的地缘政治。鱼伯身边虽然有井姬和儿两个夫人,井姬是周人姬姓,与鱼国相邻;儿与鱼同为异姓贵族,且与鱼国相隔千里。两个女人谁是妻,谁是妾?如今很难定论。但是鱼伯能与儿同室,说明鱼伯是非常宠爱儿的。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