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金代铜镜需看边款铭

金代铜镜造型和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类纹饰镜;历史人物、神人仙韪材的故事镜等;还有植物类镜及素面镜。人物故事镜是金代铜镜的镜种。形状一般为圆形.也有菱形的,也有带柄的。表现题材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有反映传说故事的,“许由巢父故事”镜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藏有一面金代“许由巢父故事”铜镜。由于采用了阴刻线浅浮雕的技法,画面高低起伏,立体感极强,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镜为圆形,宽素缘。直径13.5、缘厚0.4厘米。小圆钮,钮左有一株大树。根粗叶茂,枝叶两侧山峦起伏,钮下碧岸横水。左边跪坐一人,左手扶右臂,右手抬至耳边。右边一人站立,左手牵小牛,右手向左指。镜的下部有灵芝一棵。缘右上方錾刻“官匠”二字,字体纤细清晰,这是金代铸铜镜必须有的官府验记。

      金代铜镜造型和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类纹饰镜;历史人物、神人仙韪材的故事镜等;还有植物类镜及素面镜。人物故事镜是金代铜镜的镜种。形状一般为圆形.也有菱形的,也有带柄的。表现题材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有反映传说故事的,“许由巢父故事”镜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值得关注的是在铜镜边缘右上方錾刻有“官匠”二字。为什么要在铜镜上錾刻“官匠”二字呢?这要从金代的“铜禁”说起。金代的铜十分匮乏,就是皇宫中供奉祖先的祭器也不得不用陶器代替。据《金史》记载:“权祔肃宗神主于世祖室,奉始祖以下神主于随室,祭器以瓦代铜。”特别是对铜镜的铸造更是严格,《金史》载:“(大定)十一年(1171)二月,禁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直(值)之半。”但在民间却是有禁不止,《金史》又载:“(大定十一年)十一月,上谕宰臣曰:‘国家铜禁久矣,尚闻民私造腰带及镜,托为旧物,公然市之,宜加禁约。’”其后历代皇帝都把禁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防民间铸镜及限制铜镜的越境流通,政府便规定铜镜必须经过管理机构检查和登记,在边缘刻上县地官匠验记阴文字铭和押记,才允许在一定区域里出售。这就形成了边款铭的时期。但官方和私家铸制的铭文依然存在。一是在边缘錾刻铸制铭文,如承安四年上元日陕西东运司官造、承安二年镜子局造、陕西西路监造使(押)等。二是錾刻官府验记文字和押记,如韩州主簿验记官高(押)、任城县官匠、汶阳县验讫官匠等,有的地方只錾刻“官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鉴定金代铜镜时,不但要看铜镜的形制、质地和纹饰,其边铭也是—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