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永乐宫廷佛像蕴含的文化信息

      佛像收藏是古玩收藏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近年,由于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追捧,明永宣两朝的宫廷佛像价格直线攀升。特别是永乐朝的宫廷佛像更是工艺精湛,艺术水准极高,是佛像制作史上的高峰,就连清康熙大帝提及永乐宫廷佛像工艺也是赞不绝口。永乐宫廷佛像的身上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和领悟这种独特的文化信息呢?

      中国铜器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器型独特、纹饰精美,许久以来,人们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奉为瑰宝。明、清时期的青铜器,选用了暹罗国(现在的泰国)朝贡的风磨铜炼制而成,在我国的制铜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西方学者十分看重明、清铜器,他们更把这段历史叫做“中国铜器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除了名扬天下的宣德炉之外,明、清时期铸造佛像的技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安邦固土的政治作用

      早在元朝,皇室就特别注重加强和西藏上层的联系。明朝建国后继续沿袭元朝的政策,给喇嘛教以优渥礼遇。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不断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上层喇嘛的直接联系,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制度安排和统治秩序。定期朝贡与回赐的政策导向,还形成了藏区上层尊崇明朝中央政府的局面,增进了藏汉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明朝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监督和管控。明成祖以推崇藏传佛教为名,设法笼络藏僧上层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金铜佛像就是作为回赐入贡藏僧首领的贵重礼品。

      汉藏交融的艺术价值

      随着藏传佛教的东传,为中原汉传佛教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永乐佛像艺术接续了这一汉藏交融的艺术潮流。在继承元廷造像风格的基础上,从汉藏信众共同接纳的艺术形象着眼,把各擅其美的汉藏造像元素有机融合,铸成了美美与共、汉藏交融的永乐金铜佛像。永乐佛像审美主体是汉族的,雕塑母题是西藏的,严格遵循藏传佛教图像的规范,但在艺术表现上又与西藏原型不同。永乐佛像把汉藏艺术因素巧妙结合,水乳交融,形成它独特的艺术风格,雍容而不失秀逸,浑厚之中又温文尔雅。

      永乐造像所体现的精神内核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是我们民族和谐、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但无论何种宗教,都是帝王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永乐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也不过是明成祖政治舞台上的一种政治道具,在那个时代它发挥了安邦固土的历史作用。

      由此可见,在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统一国家里,审时度势地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偃武修文、和平共处才是一个国家应该奉行的长治久安之道。这也许正是永乐金铜佛像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