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来青铜器收藏大家
2015-01-23 09:20:01 来源:中国爱艺网 已浏览次
谈到青铜器收藏大家,其实始于清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这件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时代铜器,上有铭文32行499字,毛公为感谢周王,铸鼎记录其实。这件前三代重器,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山东潍坊“万印楼”主陈介祺获得,陈氏收藏玺印7000余方,陈介祺以一件青铜重器跃身于金石界,自此才有“南潘北陈”。
谈到青铜器收藏大家,其实始于清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这件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时代铜器,上有铭文32行499字,毛公为感谢周王,铸鼎记录其实。这件前三代重器,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山东潍坊“万印楼”主陈介祺获得,陈氏收藏玺印7000余方,陈介祺以一件青铜重器跃身于金石界,自此才有“南潘北陈”。陈氏病故后,1902年两江总督端方,强卖“毛公鼎”,后来端方家人将鼎卖与交通总长叶恭绰。抗日战争日本人强逼叶家交出此定,叶恭绰制造一只假鼎蒙混过关,后被陈永仁获得,1946年陈氏将“毛公鼎”捐给政府,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
“南潘北陈”之潘祖荫是苏州望族,官至光绪朝军机大臣。因救过左宗棠充任陕甘总督,左氏在陕西访得“大盂鼎”,将此重器转与老友。此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291字,是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治国过程。又是端方想强买此鼎,时值辛亥革命端方死于非命,抗战期间日军到处搜寻此鼎无获。终于在1951年潘家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大盂鼎”捐给上博,再由上博支援国家博物馆(时称历史博物馆),保存至今。
周湘云(1878--1943年),祖籍宁波,旧上海房地产大王,靠捐款获得官服,又是一位红顶商人。周氏坐车牌号为“1”号,喜爱收藏青铜器、古代书画、瓷器等门类,是著名收藏大家。因收藏阮元的“家庙四器”,虢叔大钟、寰盘、葛伯敦、无款执壶,而驰名与上海滩。
李诚甫、刘振卿二人,是京城琉璃厂出名的青铜器鉴赏家、收藏家,琉璃厂德宝斋掌门人,山西汾城人。“毛公鼎”运至北京,首先是李诚甫、刘振卿过目鉴定,之后才将其介绍给陈介祺。“大盂鼎”被左宗棠运至北京,也是李刘二人率先掌眼鉴定,无误后被潘祖荫购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