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铜墨盒收藏升温:图案丰富价值高
2015-01-16 09:02:48 来源:新快报 已浏览次
谈到刻铜墨盒的工艺,首先要讲铜墨盒的材质,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至民国时期出现了珐琅墨盒﹑陶瓷墨盒以及白铜﹑黄铜﹑紫铜共用材质的墨盒,名曰:“二镶或三镶”,但极为少见。
享有“最后的文玩”之称的刻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盛行于清代中晚期。刻铜墨盒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作为中国的文房用具之一,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气息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收藏者的青睐,国内正悄然兴起一股刻铜墨盒收藏热。
刻铜墨盒早期材质多为紫铜
谈到刻铜墨盒的工艺,首先要讲铜墨盒的材质,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至民国时期出现了珐琅墨盒﹑陶瓷墨盒以及白铜﹑黄铜﹑紫铜共用材质的墨盒,名曰:“二镶或三镶”,但极为少见。其次为铜墨盒的制作全部为手工打磨,质地好的铜墨盒制作起来颇为费时,往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方可完成。墨盒底部往往为红铜,盒盖与盒身为白铜,内胆以紫铜做底(取其不易腐蚀之性能),盖内嵌端石砚板作笔舔,并衬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储存墨汁之用。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盖相吻合。这种设计,既简单又实用。
最后为铜墨盒的錾刻工艺,其手法以阴文刻、阳文刻、阴雕阳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融雕、镂、刻、镶、磨等复杂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艺匠们视铜如纸,以刀代笔,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深则入木三分(仿石雕、木雕、砖雕),浅则细如发丝(仿汉代玉雕游丝工艺)。还有一种是采用照相腐蚀手法,极富变化。早期的铜墨盒大多有作坊标记,如同古堂、淳菁阁、荣宝斋、两明斋、万丰斋、愚得阁等。
据刻铜墨盒收藏家安秉武介绍,铜墨盒的制作既有名人自画自刻,例如清朝末年的陈寅生、姚茫父等大家,也有许多名画家在自己作画后再由刻铜大家刻出作品,比如齐白石、张大千、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徐世昌、华世奎等。
刻铜墨盒价格一路上涨
近几年来,文房用品的收藏投资开始升温,铜墨盒作为砚台的补充品,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也在上涨。铜墨盒为藏家所喜爱,主要是因为盒盖上所刻的名人书法或名人绘画作品。安秉武举例说,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虾,市场上能拍到几百万元,即便这样也是一画难求。如果有一方刻有白石老人画作的铜墨盒,不仅通过墨盒就能欣赏到白石老人的墨宝,而且花费比买画少,这种形式也十分别具一格。
由于受到国内文房藏品行情上涨的影响,铜墨盒的投资价值也开始渐显出来,在古玩市场上日渐走俏。铜墨盒盒盖上的图案没有题材限制,既可以雕刻名人书法、诗句,也可以雕刻名家绘画。安秉武说,当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当属由名家刻制的或刻有名人书画的铜墨盒。而铜墨盒的价格也是连年攀升,20世纪九十年代,200元就能买到一方品相和纹饰都不错的铜墨盒,而现在,一方民国年间的普通铜墨盒的成交价都要达到几千元。工艺稍精一些的铜墨盒,成交价在万元左右,至于精品则能在拍卖会上拍到十几万元。
眼下,雕刻铜墨盒的工艺已经消失,但铜墨盒所承载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却日益凸显。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投资收藏铜墨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健在的刻铜艺人已不多,传统刻铜技法几近失传,三五年后,铜墨盒的价格或将翻一番。
造型各异图案变化多端
刻铜墨盒多种多样,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每一方都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其形状除传统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出现了扇形、心形、连体形、梅花形、蝴蝶形、寿桃形、树叶形等造型。其样式分为单体、双体、三层和多层式。体积大小不等,有的体形巨大豪放(长达20厘米),有的小巧古朴,玲珑秀气(仅3厘米),尤令人珍爱。
纵观中国各时期铜墨盒的花纹图案,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内容之丰富、图案之多变,在同期各类工艺品中显得极为突出。其铭刻题材主要以铭文书法、绘画、篆刻等形式出现。作品皆由知名刻家所镌,做工精巧、无与伦比。
在晚清和民国时期,铜墨盒被以陈寅生、张樾丞为杰出代表的刻铜艺术家制造成刻铜艺术的主要载体之一,由文人书桌上的器物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藏家支招
真品与仿制品可以通过四点来区别:1真品的棱角不呆板,老铜墨盒都是纯手工制成,不会出现见棱见角,即使是方形铜墨盒,四边棱角也略有弧度。2真品都是由白铜、黄铜打制而成的,拿在手中有一定的分量。3真品的铜质好,白铜墨盒光泽自然,铜质细腻,而赝品的颜色非常生硬且不自然。4真品的刻工精细,工艺水平高,仿品粗糙。
收藏建议
名家作品价值高尺寸特殊也是上品
安秉武说,收藏刻铜铜墨盒时应该掌握一些窍门:首先,并非所有的老墨盒都值得收藏,一定要包浆自然、材质优良、图案精美、品相完好的。其次,收藏盒盖上有名家书画并经名匠镌刻的,如刻铜名家陈寅生、姚茫父等人的作品;最后,如果墨盒的尺寸规格特殊,也值得一藏。12厘米以上的超大型圆盒和小于3厘米的袖珍盒在铜墨盒中都属于上品。
安秉武提醒初入门的收藏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粗劣的仿制铜墨盒。陈寅生、姚茫父等大家的作品从民国时期就有大量的假冒仿制品,也是近年来市场上被仿制得最多的。在仿制品中,有些图案是模仿旧时经典墨盒,有些根本是臆造。现在有一种仿制品是用电动刀或激光加刻名人款和年款,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出文字显得过分规整,深浅划一,不如旧时刻铜艺人的作品生动自然。有些旧墨盒虽然没有名人款,但刻工精湛,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被硬加上新款后,变成了半真半假,反而降低了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