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宝轩展出青铜珍品 编钟再现战国雄风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套七件套编钟。据了解,此套编钟铸于战国时期,外观完整,形制相同,大小相次,整体呈深绿色,有些许锈迹,保留至今实属不易。据专家介绍,编钟结构看似简单,但每枚编钟的尺寸和钟壁薄厚,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而成,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只有懂得得当使用,就能流畅敲出“多啦咪发索拉西”的音调,发音准确,音色优美。

 

      看到这套编钟,仿佛让人梦回“战国”,一首细腻优雅的乐曲正在上演中。编钟演奏还原王侯将相礼乐场景,演员们身着战国服饰,正在激情演奏,王侯将相正尽情享乐中。眼前这套具有千年历史的编钟,伴随着乐声的响起,仿佛可以透过编钟精致空灵的乐调,去探寻那古老悠远的历史文化,它的声音是夹杂着历史的痕迹和当今的空气。

 

      一般来说,一套完整的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乐队可以用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经试验,此套编钟虽然铸造至今历时已久,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发音、音色、音域毫不逊色,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极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中国古代汉族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在不断增加,到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有 9 枚一组和 13 枚一组等。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1957 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直至今天,铸钟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编钟需要铸模。另外,编钟在铸造时,除了考虑钟的美观,还要注意它的声学特点。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又加进了少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的微妙的比例变化,对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的影响。青铜中锡含量的增加,能提高青铜的硬度。但含量过多,青铜就会变脆,不耐敲击。深圳御宝轩征集到的此件编钟里,铜、锡、铅的含量达到了最合理的比例,正因为如此,铸出的钟才音色优美。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合金比例与乐钟性能的关系有精确的认识。

 

      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如今,编钟的再现,不仅为考古学、天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古代科技史、音乐史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还对研究古代青铜铸造史提供了大量实物。青铜编钟作为人类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其在工程图学上的价值或许等可以与古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想媲美,可见价值所在,值得收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