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藏古代铜镜鉴藏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8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

 

  铜镜形成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铜镜依其制作和装饰,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体系。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铜镜铸造发展到汉代,由于政府专设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铜镜铸造得到规范,其造型、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迅速成长,铜镜铸造空前兴盛。宋代以后铜镜铸造日渐衰弱。

 

  就苏州地区青铜文化而言,马桥文化发现铜刀和铜凿,但不发达,一直到春秋后期才进入了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吴地青铜铸造多以兵器取胜,铜镜出土较少。由于六朝定都南京,汉至六朝铜镜在苏州多有出土。唐代铜镜铸造以扬州为中心,苏州也有一些唐镜发现。宋代以后苏州发现的湖州镜较多。

 

  苏州博物馆自建馆伊始就注重铜镜的整理保管工作,曾举办过“百镜展”等专题展览。在此撷取馆藏铜镜若干,以窥苏州古代铜镜历史之一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羽状纹铜镜(图1)


  直径9.7厘米

 

  圆形,三旋钮,低平卷边。饰颗粒状羽状纹。羽状纹,或称为“变形羽状兽纹”“兽纹”“变形兽纹”,是由蟠螭纹身躯一部分演变而来。这种纹饰又称纯地纹镜,即铜镜背面只满布一种花纹,不再添饰其他纹饰。流行于战国中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禽兽博局镜(图2)


  直径13.9厘米

 

  圆形,圆钮,弦纹方钮座。座外弦纹方框及凹面方框各一个,其间折绕12乳及12地支。方格外8乳及博局纹区分的四方八区内各鸟纹四种等。外周饰以短斜线纹,以两周锯齿纹夹双线波纹缘。此镜主要特征是在其装饰花纹中间有规则地饰着3个符号,国外学者依其形状像英文字母“TLV”,故称为TLV镜。其图案纹饰一般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故又称为四神规矩镜。其边饰有锯齿、卷云、卷草等纹样。关于规矩纹“TLV”的意义,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是与六博图纹有关。此类铜镜兴盛于王莽时期,为汉代铜镜最精美、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