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邵武”铭铜镜的历史价值
2014-10-14 18:37:01 来源:东方收藏 已浏览次
在著录和收藏的宋代铜镜中,特别在南宋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是在镜背素地上铸有纪地纪字号铭的铜镜,多见的如湖州镜、建康镜、饶州镜和成都镜等等。笔者收藏一件铸有“邵武姚十四造”即既有纪地又有商标字号铭的宋代铜镜,现介绍出来供铜镜研究者和收藏界朋友参考。
该镜呈六出葵花形,圆钮。圆径14.3厘米。镜背圆钮右侧的长方形框内竖写有“邵武姚十四造”六字楷书铭记见附图 。
据明嘉靖《邵武府志》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天一阁藏本影印 载,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孙休即位 ,会稽南部罢都尉府,置建安郡,立昭武镇,寻升为昭武县,昭武置县自此始。”又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因避司马昭之讳“改昭武为邵武”。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 ,“以建州邵武县置邵武军,管邵武、建宁、归化和五年新置的光泽县共四县。”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 “改福建路为福建道,置行中书省,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可见福建之邵武,历史悠久,建县历史己达1700余年,作为军、州、府治历史也逾千年,说明至迟自宋以来邵武就是闽西北的的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宋时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样一个府治的所在地铸造青铜镜是完全可能的。此其一。
其二,不仅有这种可能,而且具有铸镜的必备条件,即邵武及其被管辖的周围数县都盛产金银铜铁资源。按《宋史》卷89地理志云:“邵武县有黄土等三盐场、龙须铜场、宝积等三铁场。光泽县有太平银场、新安铁场。泰宁县有螺石祭金场、江源银场。建宁县有龙门等三银场。”只是,自明以降就不再开采,以致连古矿冶遗址在何处都无人知晓。即所谓“今郡境金银铜铁及盐皆无所出,询土人以诸场所在则皆不能矣”见清乾隆《邵武府志》卷六附录“明知府鲁史货产序” 又据明嘉靖《邵武府志》载,“邵武之东稍偏南有铜青山”,“东出行春门十里抵铜青铺”等,这些诸如“铜青山”、“铜青溪”、“铜青铺”等山水名和地名一般也应与产铜有关。这些都说明宋时的邵武地区盛产铜矿,因而就地取材发展铸镜手工业是有物质条件的。
不仅如此,我还见到过一件仅铸有“姚十三造”商标字号铭的葵形铜镜,字为楷体,铭记也系铸于钮右侧的竖长方框内,从镜的形制、素面以及铭文上看无题疑应是南宋时的铸品,虽不曾铸有地名,但从作风看很有可能也是邵武地区的产品,而且私营作坊主“姚十三”和铸有“邵武姚十四造”纪地纪名号镜的“姚十四”应是兄弟辈,因为在目前已发现的一些著名的诸如湖州镜、饶州镜、建康镜、成都镜乃至杭州镜、婺州镜、明州镜、常州镜、池州镜、吉州镜、抚州镜和袁州镜等的字号商标中,尚未发现有字号商标为“姚××造”的,因而很有可能姚姓是邵武地区私人铸镜手工业作坊中的一个重要家族。
只是,宋时邵武地区铸镜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而且可能主要是在南宋时期,至今留传下来的产品不是很多,我曾询问过福建省博物馆同志,谈及该馆至今尚未曾收藏有“邵武”铭款的镜子,自己也未见有这种铭记铜镜的报导,足见铸有“邵武”地名和商标字号铭的铜镜确属少见,这为宋代青铜镜的铸造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史料。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