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王玺金印:考古出土的唯一汉朝刘姓王金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从艺术价值来说,汉代是中国印章制度的鼎盛时期,而广陵王玺是汉印精品中的精品。同时,广陵王玺金印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汉代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严格规定,广陵王玺金印的发现印证了典籍的记载,可被视作文物断代的标准器物。

      这枚金印的出土颇费周折。上世纪70年代,南京博物院组织考古队对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山一带进行抢救性发掘,重点发掘了甘泉山一号墓和二号墓。两座墓规模较大,出土大量灰陶器、釉陶器、青铜器,甚至出土了来自地中海沿岸的舶来品—玻璃器,墓葬等级极高。由于二号墓随葬品中的铜雁足灯镌有“山阳邸铜燕足长蹬建武二十八年比十二”的铭文,故知墓葬时代为东汉早期。考虑到光武帝第九子刘荆受封为广陵王之前曾受封为山阳王,因此初步推断二号墓为东汉广陵王刘荆的墓葬。1981年2月,甘泉公社老山大队新庄生产队社员陶秀华在“二号墓”附近的农田里干活时,忽然发现一个亮闪闪的东西,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是一枚带把子的“图章”。沾上印泥一盖,印出来的字清清楚楚地显现出“广陵王玺”几个字,富有责任心的他随即上交了“王玺”。玉玺的出土证明了“二号墓”的墓主人确为刘荆无疑。此前,汉代诸侯王的玺印只发现有汉朝中央政府赐予边疆民族的“滇王金印”和“匈奴王印”。而汉朝王族刘姓的玺印迄今只发现广陵王玺一枚。

      另外,这枚金印的出现还解决了历史上的一个文物难题。1784年,日本福冈县志贺岛曾经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轰动全日本。金印为蛇钮,印面方形,边长2.3厘米,阴刻“汉委奴国王”5个篆体汉字。但从发现之日起,关于该印真实性的怀疑便从未停止过。根据《后汉书》的相关记载,这枚金印系中国汉光武帝所赐,但是在此后百余年间,并没有其他考古学上的证据可以证明该金印是中国制造。直到1981年广陵王玺金印的发现,在印面尺寸、印面鱼子纹饰、篆体风格等诸多相同因素的印证下,终于使人们完全相信两千多年前以“汉委奴国王”金印为代表的信物早已在中日之间流传。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